過程。
有學者認為,《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舌戰群儒固然精彩,但出場的群儒之中,沒有一個人的傳記提及此事,因此可以斷定是小說家虛構的偽歷史。我卻以為,當諸葛亮來到柴桑,面對東吳群儒力主降曹的言論,自然少不了激烈的舌戰。出場的群儒未必是張昭、虞翻、步騭、薛綜、陸績、嚴畯、程德樞等人,所描述的言論和場景也可能有合理化虛構,但其中的歷史真實性不可以被輕易否定。尤其是那場舌戰所辯論的問題,頗是耐人尋味。
張昭的問題是:“我聽說劉備向來有復興漢室之志,而先生亦有管仲、樂毅之才,怎麼會有長坂坡之敗,以至於亡命夏口,幾無容身之地呢?”
諸葛亮回答說:“劉琮投降曹操,劉備並不知情,值此危機關頭,又不忍心乘機奪取劉琮的基業,故而南走當陽。又有十幾萬難民追隨,劉備不忍離棄,至有長坂坡之敗。雖敗如此,猶見劉備之大仁大義也。況勝負乃兵家常事,當年高皇帝也曾屢次敗於項羽,卻在垓下一戰成功,如今豈可因一時之敗而論英雄呢?”
虞翻又問:“曹操以猛將千員、雄兵百萬,席捲荊襄,虎視江南。而劉備兵敗於當陽,計窮於夏口,早晚生死難料,難道不害怕嗎?”
諸葛亮回答說:“曹操雖有百萬之雄,實則是烏合之眾,並不如想象的那樣可怕。劉備雖然只有幾千士兵,卻依然無畏於曹操的人多勢眾,如今退守夏口,不過是等待時機罷了。東吳兵精糧足,又有長江之險,難道你還會因為害怕曹操而力主投降,甚至於不顧天下人恥笑嗎?”
薛綜評論時事,說:“漢朝傳世至今,天數將盡。如今天下三分,曹操已佔其二,人皆有畏懼歸順之心。劉備不識時務,偏要與曹操做對,正如以卵擊石,安得不敗耶?”
諸葛亮聽了,義正詞嚴地回答說:“我們都是漢朝的臣民,熱愛國家是我們做人的本分。而今,你不尋思如何報效國家,一面在這裡發表亡國論,一面試圖趨炎附勢於逆賊曹操。像你這樣不忠不孝的小人,不值得我跟你說話!” 。。
東南風的象徵意義(2)
又有程德樞大聲說道:“諸葛先生雖然說得漂亮,卻未必有什麼真才實學。如此一味地賣弄口舌,就不怕天下有學問的儒者笑話嗎?”
諸葛亮回答說:“儒者有君子小人之別。君子之儒,忠君愛國,守正惡邪,必不笑話於我。小人之儒,有如揚雄,屈身為王莽門下走狗,雖以文章名世,又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呢?”
我之所以不厭其煩地把舌戰群儒的過程複述於此,是因為我常常聽到某些學者談論歷史,其中之觀點,恰如張昭等群儒當年所論。可見當今社會文化,雖然名曰多元化,卻也恰如三國之亂。而學者們自以為洋洋得意,殊不知他們的學問,比之張昭等群儒,並沒有什麼新意。我時常感嘆說,倘若諸葛亮在世,也許會跟這些學者再來一次舌戰。
諸葛亮智激孫權,可見於《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三國演義》又別開生面地設計出一段諸葛亮智激周瑜的故事來,說曹操興兵來犯,為的是奪取東吳的美女大喬和小喬。周瑜是小喬的丈夫,聽罷勃然大怒,離座指北而罵曰:“曹操老賊,欺吾太甚!”於是下定抗擊曹操的決心。按照《三國志·吳書·周瑜傳》的記載,小喬嫁給周瑜是建安三年的事情,到了赤壁之戰則應該是三十多年的中年婦女。盛巽昌先生認為,曹操雖然好色,卻不可能為了兩位中年婦女侵略東吳。事實上在《三國演義》中,大喬和小喬不僅代表著東吳的婦女,也象徵著東吳那一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一旦曹操佔領東吳,東吳的婦女和土地必然慘遭蹂躪。以周瑜之血性,焉能不拍案而起?
至於草船借箭,似乎是成語故事“自相矛盾”的改寫。成語故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也?”而草船借箭,則是“以曹操之箭,攻曹操之軍”,雖然是改寫,卻又別有新意。
在曹操看來,劉備與東吳既然不臣,則與草寇無異。曹操挾有天子,以大漢丞相的名義,率領王者之師,征討劉備與東吳,其勢猶如離弦之箭也。誰想劉備與東吳針鋒相對,指責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豈非“以曹操之箭,攻曹操之軍”耶!草船借箭,大約是說諸葛亮善於順勢而為,借力使力,一方面建立孫劉聯軍在政治上的優勢地位,一方面形成對曹操以牙還牙的攻擊力量。唐朝王周有《赤壁懷古》一詩云:“帳前斫案決大計,赤壁火船燒戰旗。若使曹瞞忠漢室,周郎焉敢破王師?”說的就是此中的奧秘。
而“七星壇祭風”,很可能是臨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