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字啊!好像印刷體的字就不是字,而用墨汁浸潤的字才有血有肉。然而看的人多,買的人少,大多的人都嫌春聯的內容看不懂。比如“賢乃國家之寶,儒為席上之珍”,很多人把“儒”讀成“需”,說,“需”是什麼呀,能是席面上最好的東西,咱咋沒吃過呢?其中一個賣春聯的插話問,那個玩意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還是水裡遊的?柴旺對“儒”也是一知半解的,他隨口說,這字人字旁,一準跟人有關,地上跑的吧。於是賣春聯的人都笑。
整整一天,柴旺只賣了五副春聯,大大小小的福字倒是賣了不少。到了收工時,賣了二十多塊錢,去了成本,比理想中的要少,但他並不沮喪。當他回到城西時,天已黑透了,他先去了劉家穩家。劉英正在做飯,見了柴旺,親切地叫了一聲“柴哥”,把他迎進裡屋。劉家穩見了柴旺焦急地問,怎麼樣?柴旺說,人家都喜歡那字,說是字好看,就是不懂字的意思,所以福字賣得多,對聯少。劉家穩嘆了一口氣,說,沒辦法啊,這是一個粗鄙的時代,風雅的人少了!柴旺說,你那筆夠粗的了,它們還嫌字單細不是?劉家穩笑了,說,“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