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1部分

“是,陛下。”印應雷坐下後道,“陛下,各位大人,印某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因此,如果讓印某出任臨安戰區制置使一職,則印某隻會以計臨敵。”

從印應雷的出場來看,似乎比起前面兩人都要精彩,或許這就是他的性格所致吧。

“計將安出?”

“陛下,倘若三年後我朝大軍北伐,陛下準備讓臨安戰區的將士從何地進發呢?”

我聽罷心中一樂,這印應雷,難怪宋理宗不喜,這是面試,應當是我在問他,他倒好,反而問起我來了。看來與傳聞頗為相符,此人思維異於常人,而且膽大,甚至比那呂信的膽子更大。我笑笑道:“印應雷,這有何講究嗎?”

“陛下,選擇進攻路線當然是有說法的。”

對於北伐,我的初步打算是多路進攻,齊頭並進,而透過海軍協助,直撲京津一帶也在構思中,當然,這些都只是一個模糊的想法而已。

“既然陛下不願明示,那學生便自行猜測了。”印應雷見我不說話,繼續道,“學生猜測陛下是想讓臨安戰區的將士們走水路,從京東東路(今山東青州)以北的某地直接北上。”

我心裡一愣,眼睛瞪著印應雷道:“京東東路?”

“正是。陛下,我朝水師優勢明顯,從京東東路上岸,直接攻擊蒙古人的腹地,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印應雷,僅憑一個臨安戰區的幾萬人馬,你就不怕孤軍深入,被蒙古人殲滅嗎?”

“陛下,學生繼續來猜測下。”印應雷笑道,“以陛下之神,自是不會只出動一個臨安戰區的,四川,襄樊,兩淮,有可能陛下會四箭齊發,況且學生帶領臨安戰區的將士當然不會和蒙古軍隊硬拼。”

我是有走水路的打算,但至於是否就會派遣臨安戰區,我卻根本沒有考慮過,我的潛意識中是想打造一支類似後世的海軍陸戰隊。

“那你意欲如何?”

“陛下,學生當然怕,不過怕也沒用啊,陛下如果將重任交給學生,那學生也只能去啊。學生想過,不要不去硬拼,採取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走的方法,還是有一線機會的。”

“聽上去怎麼像游擊戰?”我暗自驚道,莫非這印應雷和四大制置使有過接觸?

“走?走向何處?”

“陛下,京東東路地勢平坦,適合蒙古騎軍的規模開展,學生自然不會留在那裡。西進,再西進,學生其實也沒有完全想好,只是有一種直覺,一路西進,千里轉戰太行山。”

“太行山?”

“是,陛下。太行之地勢突兀,明顯可以牽制住蒙古騎軍的長處,我臨安戰區以步軍為主,可以依託太行之險,佔山為王,蒙古人如果想要剿滅我軍,非得以數倍之兵力圍之,依照目前敵我雙方的兵力來看,基本上是旗鼓相當。學生率領臨安戰區的數萬將士至少可以拖住敵人的十萬軍隊,這就減輕了其他幾路北伐軍的壓力,學生只需要堅持到我朝諸路大軍破敵,然後再從山中殺出,裡應外合,一舉消滅蒙古軍隊的有生力量,如此,大事可成也。”

不論印應雷的方案是否可行,單就是這份計劃的豪氣就足以讓在座之人震驚,就連軍事經驗豐富的史巖之也覺得印應雷之膽大,不免暗自讚道,有氣魄。

要知道,四萬大軍深入敵後,極有可能被全殲,印應雷的計劃有些類似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之壯舉,但是一旦站穩腳跟,的確就像是在敵人的心臟上插上了一把尖刀。

陸秀夫問道:“印先生,如果蒙古大軍不來包圍呢?”

“那我等便四處出擊,遇到無人駐守的城池便奪之,如有大軍,則避之,總而言之,我臨安戰區以山賊或流寇的形式出現在蒙古人的腹地,猶如一把尖刀隨時會在其中攪個天翻地覆。”

陸秀夫脫口而道:“山賊,流寇?這不就是一場規模浩大的游擊戰嗎?”

“游擊戰?”印應雷也露出驚訝之色,“什麼是游擊戰?”

我笑笑言道:“印應雷,朕來問你,從海邊登陸,要到達太行山一帶遙遙千里,且不說部隊輜重甚多,就只是數萬大軍也不是輕易可以轉戰的,你對此有何打算?”

“陛下,因時間匆促,學生並未有全面詳細的計劃,但是若要轉戰千里,就只能化整為零,儘量穿行於人煙罕至的羊腸小道,遇弱則滅之,遇強則繞之,最終集合於太行山下,再化零為整。”

我繼續問道:“即使可行,沿途補給如何做到?”

“陛下,學生剛才講過,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