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土著與華工在同盟國的活躍,有效的緩解了人力資源缺乏的矛盾。
李秉衡為了讓一戰能夠延續下去。可是沒少花心思。
西班牙流感雖心…泛絕跡,但是歐州懷是損失慘約國更是成為重歸醫 一定程度上,使得同盟國並沒有因為實力對比此消彼長而遭到打擊。
德國,拍林。
威廉二世這幾天的心情很不錯。過去的一年多中,交戰雙方因為西班牙流感的原因。一直處於半停戰狀態。
但是隨著美國的開始發力,逐漸進入戰爭狀態。德國的壓力日益
。
日本聯合艦隊的覆滅,讓他一連幾天都是樂呵呵的,逢人就要扯上幾句遠東的亂局。
在他的心中,是樂見其成的,同時也希望中國與南華能夠因為日本威脅的解除,以及美國
目前德國外交人員不斷的進行這方面的努力,希望可以說動中國與南華。
但是目前英國與美國之間正在進行緊急的外交斡旋,希望可以統一意見,避免因為雙方的分歧而造成危險的後果。
這個時候在亞州問題上,英國與美國卻是有根本利益上的不一致的。
英國的側重點在於維持對亞洲殖民地的統治,防衛澳大利亞與紐西蘭。而在日本問題上,英國希望透過種種佈局,來突出中國 南華集團與美國的矛盾。
很顯然,英國人是想耍隔岸觀火。讓美國人陷進去。
目前歐州的局勢不再是那麼的晦澀。由於美國這個世界第一經濟強國的加入,同盟國戰敗是早晚的事情,這個階段再漫長,消耗的也是美國的實力。
如果進一步挑動中國一南華集團與美國之間的矛盾,互相消耗在世界大戰中得到的利益,那麼英國在戰爭過後能夠保留世界霸主地位。尤其是金融霸主的地位,是至關重要的。
美國則不同,它的側重點在於扶持日本,成為對抗中國一南華集團的橋頭堡。
美國本身在南華與中國都有大量的投資,有著極深的利益糾葛,絕對不會因小失大。直接面對戰爭衝突。
最好的辦法就是扶持日本來消耗對方。同時刺激對方的野心。亞洲是亞洲人的亞洲,這個,說法之前日本提過,讓中國 南華集團來提一提也是可以的。
更何況中國一直對緬甸與印度很感興趣,南華也一直在謀求新加坡與馬來亞。
反而是英國,將來難逃與對方的一戰,香港始終是雙方的心頭之刺。
美國當然想要保態度,那就是不得宣戰。
威廉二世很清楚這一點,也清楚英國現在是騎虎難下。
如果中國真的進攻旅大與臺灣。不顧一切的向中國 南華宣戰,那麼美國是否會真的因為與南華之間有盟約而拒絕履行義務?
即便美國履行義務,但是它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根本就不用承受戰火,最後仍然可以靈活的選擇是戰是和。
現在的問題是,局勢不可能一直這樣維持下去。
李秉衡希望可以由英美出面。重新與日本商椎《馬關條約》等歷史遺留問題。
這個提議得到了響應,畢竟誰都不願意在這個時候因為各自的立場而無奈的捲入戰爭,談判嘛 扯扯皮,糊弄糊弄,日子就過去了。
將來擊敗了同盟國,贏得了戰爭。再來秋後總算賬也不遲。
現在德國從開戰前擁有中國與南華的大筆債權,到現在淪為欠了大筆債務的債務國,可見對中國與南華的依賴。
李秉衡並不擔心因為德國戰敗而被賴賬,德國的信譽在這裡,而且這也是一筆提前投資,將來同盟國也要戰後重建,這個香餑餑可不能被美國佬給搶去。
後世的歷史美國龐大的工業並沒有因為戰後蕭條而一蹶不振,反而因為對蘇俄與德國的大量輸出幫助戰後重建而產生了柯安芝繁榮。
相信德國高層能夠看到中國與南華對德國的重要性,從而能夠維持霍亨索倫王朝對德國的掌控力。
德皇威廉二世在陽光下,笑眯眯的為各色人等授予榮譽勳章。
出人意料的是,今天似乎有不少的華人。
是的,華人。
自從英法虐待華工的訊息傳到東方,再也沒有成批的華工踏上協約國的土地,相反,德國在中國與南華的招工反而很容易。
從德國回去的造船廠工人以及華工也宣傳了德國的豐厚待遇 最主要的,是對方的尊重,完全不像英法一樣。動輒打罵,從心底看不起,甚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