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他叫寧鉑,是中國大學少年班的“第一人”,非常聰明伶俐,又很聽話。中國人心中一個完美兒童的種種要素,他都有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成了第一個少年大學生,也成了記者們追逐的物件。他們讓這孩子出名,讓這孩子成為“神童”,讓這孩子放射出一種既神秘又熾烈的光彩,讓這孩子成為全國兒童學習的榜樣,也成為父母們教育子女的新模式。

寧鉑和亞勤同在一個學校讀書,但那時候他的名聲遠在亞勤之上。“當時我們只知有寧鉑,不知有亞勤。”三年後進入中國科大的李世鵬這樣說,“可是很奇怪,20年以後,這兩個人竟顛倒過來了。”寧鉑成了人們心中的那種平凡的人,默默無聞,只有中國科技大學的人才知道他是這所學校裡的一個老師,而亞勤的名字風靡全世界。

亞勤有一次談到這件事,仍然覺得寧鉑比自己更聰明。“至少,”他說,“我不比寧鉑更聰明。”

寧鉑的不幸在於,人們加諸在他身上的榮耀和期望過於沉重。他那時候畢竟還是個孩子,無法負荷那麼重的東西。他開始擔心自己的能力,害怕失敗。他覺得自己無法承受失敗,因為沒有人會接受一個“神童”的失敗。他由此失去了“神童”身上最神奇的一個東西——自信,甚至對自己渴望得到的東西,也畏首畏尾,不敢伸手去拿。

我們已經敘述過亞勤在高考中的那種主動的、全身心的投入,也敘述了那次研究生考試給予沈向洋的重大影響。現在我們想要說,寧鉑也曾面對差不多同樣的事情,只不過,他的決定完全相反,結果也完全相反。

他總是想:“萬一失敗了呢?”

大學畢業之後,寧鉑在內心裡強烈地希望報考研究生,但是他一再放棄自己的希望。第一次是在報名之後,他放棄了;第二次是在體檢之後,他又放棄了;第三次,他甚至領取了准考證,但是在走進考場的前一刻,他又放棄了。他後來再也沒有為自己爭取類似的機會。

亞勤後來談到自己的同學,異常惋惜:

我相信寧鉑就是在考研究生這件事情上走錯了一步。他如果向前邁一步,走進考場,是一定能夠透過考試的,因為他的智商很高,成績也很優秀。可惜他沒有進考場。這不是一個聰明不聰明的問題,他也許是怕考不好就丟了面子,所以我說他做錯了判斷。

這都是一念之差的事情。我就用我的例子來講,那一年高考,我病在醫院裡,其實完全可以不去參加高考,可是我就少了一些顧慮,多了一點自信,所以做了一個很簡單的選擇。而寧鉑就是多了一些顧慮,少了一點自信,作了一個錯誤的判斷,結果智慧不能發揮,真是很可惜,到後來,很多機會他都不敢去嘗試。那些敢於去嘗試的人一定是聰明人,他們不會輸。因為他們會想,“即使不成功,我也能從中學到教訓。”所以,只有那些不去嘗試的人,才是絕對的失敗者。

有時候我們回過頭去看看過去,對比周圍形形色色的人,就會發現:有些人比你更聰明、更傑出,那不是因為他們得天獨厚,事實上你和他們一樣好。如果你今天的處境與他們不一樣,只是因為你的精神狀態和他們不一樣。在同樣一件事情面前,你的想法和反應和他們不一樣。他們比你更加自信,更有勇氣。僅僅是這一點,就決定了事情的成敗,以及完全不同的成長之路。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自信是什麼

張亞勤的觀點:自信是一種感覺。

自信是一種感覺。一個人的成長,然後成功,往往靠這種感覺。這種感覺引導了你的判斷。一個正確的判斷,不僅決定你在一件事情上的成敗,更重要的,它就是你走向哪個方向的分界線。比如有兩個人,有著同樣的環境,其中一個突然就上去了,另一個人可能永遠都上不了這個臺階。最重要的區別是他做出了什麼樣的判斷。這個東西無法用考試分數來衡量,但卻具有決定意義。我從小到大,周圍總是有很多人,只因一念之差,後來就一切都不同了。

王堅的觀點:自信是你內心的標準。

有些人一定要得到第一名,一定要讀個重點中學,或者名牌大學,才能讓自己更自信,其實那不是真正的自信。那些過分強調成功,極力想要證明自己的人,其實是不那麼自信的。一個真正自信的人,一定非常強調自己的觀點,但是也可以隨時放棄自己的觀點。放棄也是需要自信的。過分地想讓別人認可自己,比如一定要爭“第一名”,就算得了第二名都會認為自己有問題,這不叫自信,叫“底氣不足”。本質的問題還是,你自己是怎麼樣的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