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自己要做這荒郊野嶺的孤魂,悽慘叫道:“悔不該不聽季梁之言!”
季梁名諱落入熊貲的耳朵,熊貲來了精神,當下收起劍,問曾侯道:“公所言季梁,可是指王孫季梁?”
曾侯點了點頭,熊貲下馬扶起曾侯,道:“公若引見季氏,或可饒爾性命。”
曾侯雖然來時沒有聽季梁的勸告,但對季梁也很是重視,聽聞可饒不死,於是大聲道:“饒吾一死何用?公子能恕季梁及我國人乎?”
熊貲心裡一震,心內暗自驚奇,想不到這跪地求饒的弱國之君,還有這等俠氣。熊貲看了叔叔鬥伯比一眼,取曾侯性命的衝動少去了大半,思慮起父王伐曾的初衷來。武王伐曾,意圖不在於取下曾國的疆域,而是打通淮漢之間的關節。曾國作為漢東平原的重要穴位,穩定的震懾比暫時的滅亡要重要。畢竟,曾國東邊的淮水就像一枝長長的柳枝橫在中原與南蠻之間,那南北次第鑲嵌的樊、息、黃、蔣、弦等國疆域雖小,但是如果聯合起來,也並不好對付。何況楚國西側的土著濮人,東南的羅人都還沒有肅清,這時斷不是滅掉曾國的好時機。
熊貲徵詢叔叔鬥伯比的意見,鬥伯比也贊同不滅曾國。熊貲久聞季梁的賢名,決定趁此機會見一見季梁。鬥伯比說:“季梁乃周王孫,忠於曾侯,名利不能淫,恐雖有葆申之才,無有葆申之意。”熊貲爽朗一笑,道:“葆申之意乃滅國之選,季梁不動乃求全之勢,二者境遇非常,自然不可強求。”鬥伯比說:“那臣先回都向大王覆命,太子隨後速回。”
熊貲入了曾都,季梁見到楚國的太子熊貲,雖然樣貌醜陋,佝僂老長,但言行舉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