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結果是,讓齊亞諾去和裡賓特洛甫安排第二天在勃倫納山口舉行會談,並且通知他,義大利將置身於德國進攻波'553' 蘭所挑起的衝突之外。中午時分齊亞諾給裡賓特洛甫打電話,等了好幾個鐘頭都沒有來接,但是到下午5 點30分的時候他終於來接電話了。納粹外交部長表示,勃倫納會談通知得這樣倉促,他不能立刻作答,因為他“正在等候莫斯科方面的一份極為重要的電報”,要過一會兒再給齊亞諾回電話。晚上10點30分,他回電話了。
8 月22日——昨晚10點30分,新的一幕開始了' 齊亞諾在日記上說'。裡賓特洛甫打電活告訴我,他希望在因斯布魯克而不在國境線上和我會見,因為會後他就要動身到莫斯科去同蘇聯政府簽訂一項政治協定。
對於齊亞諾和墨索里尼來說,這是一個新聞,而且是最為驚人的新聞。他們認定兩國外長的會晤“已不再適宜了”。他們的德國盟友不讓他們知道德國和莫斯科進行的秘密交易,又一次表現了對他們的輕視。
這位領袖的猶豫動搖,齊亞諾的反德情緒,以及義大利可能背棄《鋼鐵盟約》第三條所規定的義務,即締約一方一旦“卷人同另一國家的敵對行動中”時另一方就自動參戰,在8 月22日裡賓特洛甫動身到莫斯科去以前,柏林方面就已經知道了。
8 月20日,義大利駐柏林代辦馬西莫·馬吉斯特拉蒂伯爵到外交部拜會威茲薩克。這位國務秘書在一份秘密備忘錄裡告訴裡賓特洛甫說,那位伯爵向他透露了“義大利人的心情,雖然我對此並不感到驚訝,但是我認為肯定必須加以考慮。馬吉斯特拉蒂引起威茲薩克注意的是,既然德國沒有遵守盟約中規定雙方在重大問題上必須保持緊密聯絡和進行磋商的條款,而且又把它和波蘭之間的衝突完全看作德國一國的問題,“這樣德國就自己放棄了義大利方面的武裝援助”。因此,如果事情的發展同德國的看法相反,德國同波蘭的衝突竟然發展成為一次大戰,義大利就會認為同盟的“前提條件”已不再存在。一句話,義大利在尋找脫身的藉口。
兩天以後,8 月23日,柏林又收到漢斯·格奧爾格·馮·馬肯森大使從羅馬發來的警告。他寫信給威茲薩克,報告了一些“幕後”情況。根據繳獲的這封信上威茲薩克親筆寫下的批語,這封信已“呈交元首”。這封信一定使希特勒開啟了眼睛。馬肯森在報告中說,墨索里尼同齊亞諾和阿託利科進行了一系列的商談以後,義大利的態度是:德國如果進攻波蘭,就破壞了《鋼鐵盟約》,因為這盟約的基礎是雙方同意在1942年以前不投入戰爭。而且,同德國的看法相反,墨索里尼相信,如果德國進攻波蘭,英國和法國都會出面干涉,“而且過不了幾個月,美國也會出面幹'554' 涉”。當德國在西線處於守勢的時候,法國和英國據這位領袖看來,就會傾全力攻打義大利。在這種情勢下,義大利將不得不首當其衝,承受戰爭的全部重擔,以使德國有機會在東方收拾殘局……
希特勒考慮了這些警告之後,終於在8 月25日上午給墨索里尼發去一封信,懷著越來越焦急不安的心情等回信足足等了一天。頭天夜裡裡賓特洛甫向元首詳細陳述了他在莫斯科所取得的勝利,半夜剛過不久的時候,他“在元首的指示下”給齊亞諾去了個電話,把“由於波蘭的挑釁所引起的極端嚴重的局勢”通知了對方。”威茲薩克有一則筆記透露出,這次電話的用意在於“使義大利人沒有藉口說事態的發展出乎他們意料之外”。
到8 月25日午後3 點30分,馬肯森大使在羅馬威尼斯宮把希特勒的那封信交給墨索里尼的時候,這位領袖才知道德國人對波蘭的進攻馬上就要開始了。同希特勒的看法不同,他肯定相信英國和法國會立即參戰,這會給義大利帶來不堪設想的後果,因為義大利的海軍不是英國地中海艦隊的對手,而它的陸軍又不堪法國的一擊。馬肯森晚間10點25分發給柏林的急電描述這次會見的情形說,墨索里尼當面把這封信仔細地看了兩遍以後聲稱他“完全同意”德蘇條約,他認識到“同波蘭的武裝衝突已不再能避免”。最後——馬肯森報告說,“他特別強調這一點”——“他將盡一切力量無條件地站在我們這一邊”
但是,這位德國大使並不知道,這位領袖寫給元首的信裡卻不是這樣說的。這封信是由齊亞諾匆匆地用電話傳給已經回到柏林任所的阿託利科的,阿託利科“大約在午後6 點鐘左右”到總'555' 理府親自把信交給了阿道夫·希特勒。據當時在場的施密特說,這封信就像一顆炸彈一樣打擊了元首。墨索里尼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