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皇宮就該有個皇宮的樣子,為了達到與上京的皇宮同樣的規格,他竟從軍費中撥款進行修繕擴建。而等皇宮修好了,裡面沒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怎麼能叫皇宮呢?他又在中京與西京內大肆選拔女子入宮服侍他,繼續過起了比曾經在上京時更加驕奢生活!
這還沒完,耶律延禧不知是出於什麼思考,居然認為夏國已經完全離不開他,而他作為幫助夏國抵擋金國與大華國的屏障,理應從夏國獲得更多的援助,於是他對夏國的要求也是越來越多,從錢糧到軍隊,無所不要,
李乾順剛開始時還並未覺察出什麼,能滿足的都儘量滿足了,後來聽說自己援助他的軍費居然被他挪用去蓋皇宮,自己援助他的糧草居然被他拿去賣了換錢好鋪張奢侈的享受,簡直氣的肺都差點炸了!
李乾順似乎有點想通了為何曾經在自己眼中無比強大的大遼帝國居然會以這樣一種不可思議的速度迅速沒落至此,耶律延禧這個昏君絕對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而此時,來自夏國國內反對遼夏結盟的聲音也是愈發的高漲起來,他們認為當前遼國與宋國的衰落已是不可更改的事實,未來將是大金與大華兩個超級大國的天下,夏國要想繼續像以前那樣在大國的夾縫中生存,必須儘快另謀出路,依附於其中一個大國,而不是被遼國與耶律延禧拖下水。
兩大國中,咱們與華國那是血海深仇,自然不行,那唯一的選擇就是金國了,咱們雖然援助了遼國,可與金國還沒有打過什麼死仗,並無深仇大恨,現在去跟金國講和還來得及,若再繼續等下去,一旦真的開戰,咱們就與金一點退路也沒有了,到時候,兩個超級大國都視咱們為眼中釘,肉中刺的話,咱們還怎麼可能有生路?更關鍵的是,咱們夏國本來就是個窮國,靠著貧瘠的大漠戈壁養活自己都很困難,耶律延禧又是個貪得無厭只知荒樂的昏君,咱們把從牙縫裡擠出來的那點錢糧都援助他供他享受去了,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以往,李乾順並不會接受這些建議,但眼下耶律延禧過分的舉動終於對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李乾順做出決定,派人帶著他的親筆信偷偷去金國,表達想成為金之藩國的意願。
夏國的使者饒了一個大圈抵達金國,見到了完顏阿骨打,
完顏阿骨打對李乾順的依附之舉驚喜異常,如此一來,有了夏軍的裡應外合,再滅遼豈不是易如反掌,而且又能為自己拉到一個強援!
但由於南京道和耶律定的前車之鑑,完顏阿骨打吸取教訓,他給李乾順回信說,若真想歸順我們大金當然可以,我們也願意接受,但你們必須首先拿出誠意來,讓我們能看到你們是真心反遼歸金,而不是欺騙我們。
許久之後,李乾順收到訊息,又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他再度派出使者秘密使金,承諾將完全配合金國的行動,只要金在滅遼之後能將遼的部分國土割讓給夏國。
完顏阿骨打再度收到信,看罷大笑不止,當即同意了李乾順的要求,兩國秘密簽訂了協議。
大華四年四月,在耶律延禧及成安公主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正在遼國境內的十萬夏軍突然倒戈,攻擊遼軍,並引金軍入境,
遼軍猝不及防,損失慘重,加上耶律延禧的無道,遼軍中選擇為國戰死者甚少,選擇降金或降夏者眾多,遼國的國土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速度迅速淪陷在夏金兩軍之下。
耶律延禧得到訊息,倉皇逃出中京,一路向西逃竄,但這次他卻沒有那麼幸運了,在應州附近為金兵截住被俘,訊息傳出,遼國上下更是全無鬥志,金軍一到便獻城投降,
就這樣,僅用了不到一個月,遼國僅存的中京道與西京道全部落進了金國與夏國手中,
訊息傳到夏國,成安公主在悲憤中自盡,據說李乾順傷心不已,仍按皇后禮葬之。
而由於夏國的倒戈與遼國的被滅所發生的時間太快,根本不足以給鄭飛反應的時間,當鄭飛得到訊息時,堂堂大遼早已不復存在,在原本大遼的國土上,只留下金、夏與南京道對峙著,金夏兩國的下一個目標,將不是南京道,就是宋國。
鄭飛知道,這一刻終究是來到了,最後的決戰,是時候打響了!
764,民族的脊樑
遼國轟然倒塌被滅國的訊息很快傳遍四方,為此最高興的卻是大宋,太宰張邦昌、尚書左丞李梲等人立刻向趙桓進言,說遼已滅,而我大宋與金素有盟約,金又與華國積怨甚重,當是我大宋與金再度結盟,藉助金軍共擊鄭賊,收復國土的最佳時機。
這份進言也在朝中引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