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召開臨時教育會議,在“教育宗旨”中刪除“美育”。魯迅對這種愚蠢到沒有足夠的知識水平來認識美育意義的人,非常氣憤。他在7月12日的日記上寫道:“聞臨時教育會議竟刪美育。此種豚犬,可憐可憐。”連這麼一點革新也要抹掉,真是豚犬之行。魯迅難以忍受這種橫暴,他不顧教育會議的決議,在會後的第三天,又到原定的地點繼續進行講演。這次講演,課堂裡開始只有一個人,但他還是認真地講吓去,聽者陸續而來,增至十人。魯迅深切地感到,提倡一點新的東西,在舊思想傳統盤根錯節的中國社會里,真是太艱難了。

到北京之後,儘管他竭力鑽進古籍中去尋找慰藉,然而,他畢竟生活在紛紛擾擾的社會中,許許多多不合理的、令人氣憤的事情不能不使他感到煩惱。北上兩個月,他時時陷入苦悶的煎熬中。在他講了《美術略論》最後一課之後,一個不幸的訊息,把他推進了更深的苦悶與悲哀之中:他那位正直、憨厚的友人範愛農死了。魯迅到北京之後還接到過他的信,常常衷心地緬懷著這個誠實然而力量單薄的友人,也想在北京為他找個可以餬口的工作,但是沒有成功,魯迅常常懷著愛莫能助的悲哀。他知道,在他離開紹興之後,接替他擔任校長的是一位孔教會會長,而這位會長上臺不久,就革掉了學監範愛農。範愛農失去了職業,又被推回到革命前的卑微境地。他寄食在一位熟人家中,由於貧寒和寄人籬下,很少有人和他交往,人們也不願再聽他的空洞無謂的牢騷,他感到萬分寂寞。他的窘困景況,魯迅是有所瞭解的,然而卻沒有想到,革命後還不過半年,他竟突然死去了。為什麼死得這樣突然?是真的落水而死的嗎?不,他明明是游水的好手,決不會像落葉那樣輕易地被波濤捲走的,一定是不合理的黑暗吞食了他。魯迅深情地懷念著這位善良的朋友,為他的死感到深深的悲痛。範愛農的面影,一天,兩天,三天,總是徘徊在魯迅眼前,似乎在向他悲訴,向他呼喚。第四天晚上,那是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魯迅沉思地凝視著眼前的雨夜,想著這血淋淋的大地上的爭奪、權謀、鬧劇和悲劇,想到正直、忠厚的友人,已被橫暴的黑暗所吞沒,他悲憤極了。於是,提起筆來,寫下了《哀範君三章》: 風雨飄搖日, 餘懷範愛農。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在寂寞中掙扎的歲月(4)

……

海草國門碧,多年老異鄉。

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場。

故里寒雲黑,炎天凜夜長。

獨沈清冷水,能否滌愁腸。 這是真正的悲劇呵!這位朋友是在他所憧憬和追求的革命到來之後被現實的黑暗所吞沒的,魯迅怎能不感到格外的悲憤!

然而有什麼摧枯拉朽的強大力量足以掃除這苦難土地上的寒雲與長夜呢?這種力量隱藏在什麼地方呢?魯迅不知道。他感到迷惘,感到寂寞,感到無以救國的悲哀。他陷入了更深沉的憂鬱、更濃重的苦悶之中。

為了排遣這種憂鬱和沉悶,不使生命虛度,他把工餘的全部時間都用來輯錄和校勘古書。每天夜晚,在藤花館裡,他伴著昏黃的燈光,不停地抄寫著,校勘著,身外的一切:星光,樹木,鬧市,人群,青翠的草,飄香的花,彷佛根本不存在。就這樣,在北京的半年多時間裡,他先後輯錄了《謝承後漢書》八卷,虞世南《史論》,《虞世南詩》等,還從《沈下賢集》中抄錄了《湘中怨辭》、《秦夢記》等傳奇故事,並繼續纂輯了《唐宋傳奇集》,校錄了《嵇康集》,輯錄了虞預的《晉書》,補寫了《石屏集》。

魯迅是想用輯錄和校勘古籍來給自己建造一座高牆,把自己同這個令人失望和厭惡的社會隔離開來,以換得內心的安寧。然而,他畢竟不是潛居於深山中的隱士,他同社會依然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因此社會上發生的事件依然越過他手造的牆壁,鑽入他的耳中:1913年,袁世凱派人在上海刺殺了國民黨理事長宋教仁;進步黨第一屆內閣產生;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江西督軍李烈鈞宣佈獨立,起義*袁世凱;袁世凱頒佈《通令尊孔聖文》,袁軍擊敗李烈鈞、黃興,攻陷南京,野心家袁世凱正式爬上大總統寶座,舉行慶典,緊接著又解散國會,連*的招牌也不要了;1914年,章士釗在東京創辦《甲寅》月刊;袁世凱通令全國“以夏時春秋兩丁為祀孔之日”,開始了復辟帝制的準備。

面對越來越濃重的黑暗,越來越露骨的鬧劇,魯迅感到自己無能為力,他只好沉鬱地、自我麻醉地繼續加厚著那道精神的圍牆。他在校勘古籍之外,又開始鑽研佛經和抄寫古碑。從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