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揚言要離開紫禁城,出洋留學。王公大臣們被我鬧得整天心驚肉跳,辮子都急成白的了。

我的出洋問題,有些工公大臣考慮得比我還早,這本來是他們給我請外國師傅的動機之一。我結婚後接到不少造老的奏摺、條陳,都提到過這個主張。但到我親自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幾乎所有的人都表示了反對。在各種反對者的理由中,最常聽說的是這一條:

“只要皇上一出了紫禁城,就等於放棄了民國的優待。既然民國沒有取消優待條件,為什麼自己偏要先放棄它呢?”

無論是對出洋表示同情的,還是根本反對的,無論是對“恢復祖業”已經感到絕望的,還是仍不死心的,都捨不得這個優待條件。儘管優待條件中規定的“四百萬歲費”變成了口惠而實不至的空話,但是還有“帝王尊號仍存不廢”這一條。只要我留在紫禁城,保住這個小朝廷,對恢復祖業未絕望的人固然很重要,對於已絕望的人也還可以保留飯碗和既得的地位,這種地位的價值不說死後的卹典,單看看給人點主、寫墓誌銘的那些生榮也就夠了。

我的想法和他們不同。我首先就不相信這個優待條件能永遠保留下去。不但如此,我比任何人都更能感到自己處境的危險。自從新的內戰又發生,張作霖敗退出關,徐世昌下臺,黎元洪重新上臺,我就覺得危險突然逼近前來。我想的只是新的當局會不會加害於我,而不是什麼優待不優待的問題。何況這時又有了某些國會議員主張取消優待的傳說。退一萬步說,就算現狀可以維持,又有誰知道,在瞬息萬變的政局和此起彼伏的混戰中,明天是什麼樣的軍人上臺,後天是什麼樣的政客組閣?我從許多方面——特別是莊士敦師傅的嘴裡已經有點明白,這一切政局的變化,沒有一次不是列強在背後起作用。與其等待民國新當局的優待,何不直接去找外國人?如果一個和我勢不兩立的人物上了臺,再去想辦法,是不是來得及?對於歷代最末一個皇帝的命運,從成湯放夏桀於南巢,商紂自焚於鹿臺,犬戎弒幽王於驪山之下起,我可以一直數到朱由檢上煤山。沒有人比我對這些歷史更熟悉的了。

當然,我沒有向王公大臣們說起這些晦氣的故事,我這樣和他們辯論:

“我不要什麼優待,我要叫百姓黎民和世界各國都知道,我不希望民國優待我,這倒比人家先取消優待的好。”

“優待條件載在盟府,各國公認,民國倘若取消,外國一定幫助我們說話。”他們說。

“外國人幫我們,你們為什麼不叫我到外國去?難道他們見了我本人不更幫忙嗎?”

儘管我說的很有道理,他們還是不同意。我和父親、師傅。王公們的幾次辯論,只產生這個效果:他們趕緊忙著籌辦“大婚”。

我所以著急要出洋,除上面對王公大臣們說的理由之外,另外還有一條根本沒有和他們提,特別是不敢向我的父親提,這就是我對我周圍的一切,包括他本人在內,越來越看不順眼。

這還是在我動了出洋的念頭以前就發生的。自從莊士敦入宮以後,由於他給我灌輸的西洋文明的知識,也由於少年人好奇心理的發展,我一天比一天不滿意我的環境,覺得自己受著拘束。我很同意莊士敦做出的分析,這是由於王公大臣們的因循守舊。

在這些王公大臣們眼裡,一切新的東西都是可怕的。我十五歲那年。莊士敦發現我眼睛可能近視,建議請個外國眼科醫生來檢驗一下,如果確實的話,就給我配眼鏡。不料這個建議竟像把水倒進了熱油鍋,紫禁城裡簡直炸開了。這還了得?皇上的眼珠子還能叫外國人看?皇上正當春秋鼎盛,怎麼就像老頭一樣戴上“光子”(眼鏡)?從太妃起全都不答應。後來費了莊士敦不少口舌,加之我再三堅持要辦,這才解決。

我所想要的,即使是王公大臣早得到的東西,他們也要反對,這尤其叫我生氣。比如安電話那一次就是這樣。

我十五歲那年,有一次聽莊士敦講起電話的作用,動了我的好奇心,後來聽溥傑說北府(當時稱我父親住的地方)裡也有了這個玩藝兒,我就叫內務府給我在養心殿裡也安上一個。內務府大臣紹英聽了我的吩咐,簡直臉上變了色。不過他在我面前向例沒說過牴觸的話,“嗻”了一聲,下去了。第二天,師傅們一齊向我勸導:

“這是祖制向來沒有的事,安上電話,什麼人都可以跟皇上說話了,祖宗也沒這樣幹過……這些西洋奇技淫巧,祖宗是不用的……”

我也有我的道理:“宮裡的自鳴鐘、洋琴、電燈,都是西洋玩藝,祖制裡沒有過,不是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