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放鬆對朗州的進攻,所以時間拖延得越久,就對馬殷越加不利。
五月下旬,吳軍攻破朗州,殺死一千餘楚軍守軍,俘虜三千餘人。
訊息傳來,立即便給高鬱帶來沉重壓力。
雖說緊接著楊渥便下令讓吳軍暫時停止攻勢,不過高鬱等人也明白,吳軍能夠停下攻勢,但也能再次發動攻勢,所以他們的時間的確不多。
又拖延了半個多月時間後,六月中旬,高鬱見陳彥謙始終不願意繼續讓步,而金陵城中又在傳言說,楊渥已經決定再次發兵進攻澧州。
在強大的壓力下,高鬱最後決定與陳彥謙暫時達成協定,不過具體的還需要得到馬殷等人的確定才行。
邵州城中。
“第一條,馬殷去除楚王封號和天策上將封號,接受由吳王冊封的百勝軍節度使一職。”
“第二條,除了辰州、斂州兩州外,馬殷麾下其餘各州一併割讓給吳國。”
……
“第十三條,吳王有權徵召不超過三千百勝軍,用於平定天下,其受徵召期間的待遇依照吳軍禁軍將士的一半發放。”
聽著張佶逐條念著從金陵傳來的最後的議降條件,馬殷等人一個個都臉色悲痛,心中彷彿在泣血一般。
當年他們這一群在宣州兵敗後一路向西遷移,最終在湖南得以立國的勢力,這麼多年來深刻體會到了創業的艱難。
然而如今,他們卻不得不將大家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地盤割讓給吳國,並且還要受到各種各樣的限制,從此之後都要在別人的屋簷下夾著尾巴過日子。
最重要的是,他們這些血性漢子如今卻不得不向與他們征戰了數十年的老仇家低頭認輸,這才是最讓他們感到悲痛的。
可惜,勢不如人,如今能夠得到一處容身之地已經算是不錯了,又哪裡能要求更多呢?
六月底,馬殷的回覆傳到金陵,議降之事最終達成,馬殷這個與吳國征戰多年的老對手,終於向吳國納土歸降!
第四百九十二章稱帝之議
馬殷的投降意義十分重大。
歷史上,淮南的實力雖然遠遠沒有如今的吳國這麼強,但也算南方最強大的勢力。
然而在楊行密時代或許還能說是被朱溫牽制了大量軍隊,所以不能在與南方勢力交戰中佔得便宜;但後來晉梁爭霸最激烈的時候,吳軍同樣未能趁機統一南方,這就不能用吳國實力被牽制來解釋了。
除了因為徐溫、徐知誥先後執掌吳國大權,他們更多精力都用在篡位奪權上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楚王馬殷和越王錢的抵抗。
錢且不說,歷史上乃是最後一個被宋朝吞併的國家,而馬殷的實力同樣極為強大,在與淮南軍的交戰中多次取得勝利,死死的擋住了吳國向西擴張的道路。
這樣一來,錢在南,馬殷在西,朱溫在北,三家聯手,使得吳國難以對外擴張,雖然後來也成功滅了楚國和閩國,卻最終與統一南方無緣。
但是如今的吳國,兩個最重要的敵人中,錢早在多年前就已經被消滅,兩浙的地盤經過這麼多年的經營也算徹底納入了吳國的統治。
現在又成功迫使楚國割地臣服,這就意味著整個南方將徹底失去能夠與吳國交鋒的敵人。
接下來,南方依舊未能被征服的地區就只有盧光稠麾下兩州和嶺南以劉為代表的諸多勢力。
這些勢力相比於馬殷都只能算輕量級的對手,根本沒必要出動太多軍隊去對付他們,最多出動一支偏師就足夠了。
換言之,如今的吳國的注意力應該轉移到荊襄和中原來了。
邵州城中,在楊渥派來的使者宣讀了冊封馬殷為百勝軍節度使,並且對他麾下眾將進行冊封的令旨後,馬殷等人在吳國禮部官員的指令下,開始去除一些違制僭越的地方。
從唐朝末年起,各地的藩鎮就多有僭越之處,但如今的吳國自然不會容忍這些。
不管是稱呼、禮器,還是宮殿建築等,凡是超出了身份限制的地方,都要進行清理。
此外,馬殷、秦彥輝、姚彥章等功勳宿將都在與自己的子嗣告別,準備送他們去往金陵。
而馬殷麾下各州的刺史們也得到命令開始向吳國投降。
當然,像湖南的一些州郡還好說,一紙文書就能讓他們乖乖投降;但許多偏遠地區,比如靜江鎮下面的各州,馬殷對當地的掌控力度本來就很低,光靠一紙命令顯然不可能讓他們乖乖投降。
事實上,楊渥也不可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