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嘴邊。在追趕公交車的時候,司機為我踩一腳剎車;在外就餐的時候,服務員為我加一點湯,我都會對他們說“謝謝!”。看著他們回報給我的微笑,我心裡也很高興。
更讓我感受深刻的是他們工作中的激情。一干起活來,就什麼都忘了。經常有人找我;“阿姨,有什麼吃的嗎?我還沒吃午飯呢。”那已經是下午三、四點鐘,“都這會兒了,你才想起吃飯。”“我太忙了,顧不上。”這樣的對話經常會發生。還有一些更難忘的事:到了科研緊張的時候,常常是我早晨來上班了,仍有很多頭一天來上班的員工還沒有回家。趴在桌子上睡覺的、拉幾把椅子在會議室睡覺的,這還是好的呢!不管男的還是女的,累極了倒在工區地毯上就睡。我來第一年的冬天,由於對他們的工作習慣還不熟悉,早晨天亮得晚,也看不清東西,有好幾次在送水的時候差點踩著躺在地上睡覺員工的頭。以後每到冬天,我都會格外留意地上的障礙物。每到這種時候我就知道他們又開始忙了,於是我就多準備些餅乾或者在座位上給他們放一些泡麵,怕他們餓著。
最近這兩年為了保障員工的身體健康,公司在人體最需要補充維生素的時間增加了水果的供應。我發現工作忙的時候,吃水果的時間到了,可是人很少,我就到工作區去招呼他們吃水果,就是這樣也經常有人不離開座位。等他們想起來吃水果趕到水房,桌子上已經是空空的了,我就給他們一點飲料安慰一下。還有些人,吃水果的時候在會議室開會出不來,我就給他們送一些進去,讓他們也能吃到水果。
這都是些什麼樣的人?為了工作什麼都可以忘掉!
我甚至還看到過這樣的情景:有一個辦公室的員工想去上廁所,剛出房門就碰上找他談話的人,兩人邊走邊回辦公室。剛送這個人出來,又來一個談話的人,只好又回到辦公室。反反覆覆了幾次,當他大步流星地往廁所趕,一個跟他非常要好的朋友在喊“9、8、7、6、5、4、3、2、1、”為他做倒計時。
工作雖然繁忙,他們之間的關係卻非常和諧、融洽。比如:有誰要過生日了,大家就會在一張賀卡上簽名,給他帶來驚喜。如果有誰要走了,大家就在衣服上簽名,給他送去期望。科研課題結束了,大家在一起照張合影,留做紀念。
2007年的秋天,員工們高高興興地去參加2008財年工作會議。五層西區李阿姨就用這段不忙的時間去檢查身體。結果一去就被醫生收住院,做了乳腺癌切除手術。接下來的化療、放療所需要的資金成了李阿姨巨大的經濟負擔。員工們主動為李阿姨捐款。從幾元、幾十元至幾百元,上至院長、研究員;下至普通員工、實習生,都紛紛捐款,慰問阿姨。有一個韓國實習生看不懂中文,就讓旁邊的人翻譯給他聽。然後回座位取回百元放入捐款箱。這個實習生叫鄭睿槿。還有的員工當時沒帶錢,立即到樓下銀行取錢後放入捐款箱。很多員工來吃水果聽說阿姨有困難需要幫助,顧不上吃水果,扭頭就回座位取來錢放入捐款箱。小小的捐款箱,映出他們樂於助人、樂於付出、彼此互相關心、互相牽掛、互相幫助。我的眼睛溼潤了。能為這樣的人服務,我感到自豪,辛苦受累也值了!這是上蒼賜給我的福,讓我認識了這些人。
轉眼間,十週年的院慶就要到了。我還有一個寶貝要跟大家說。
2001年我女兒就要滿二十歲了。送給她什麼樣的禮物才有意義呢?我左思右想犯了難。一個偶然的機會,邵懷榮送給我一本書——《追隨智慧》。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了我,聯想到身邊發生的這些親眼見到、親身經歷的事情,我由衷地敬佩他們,希望我的女兒也向他們一樣對社會有用。於是我就想收集簽名,激勵她向這些人學習。
(張慶輝阿姨珍藏的《追隨智慧》一書的扉頁上寫滿了滿密密麻麻的簽名)
我把書放在水房,有誰來打水,就請誰簽名。每收集到一個簽名,我都非常高興。簽名逐漸多起來,我小心地把書包好。在包裝紙上我寫上了這樣一段話:
麗麗:
我親愛的孩子,媽媽送給你這份禮物是希望你向這些人一樣勤奮、上進,幹好你自己選擇、喜歡的每件事。在人生的路上走好每一步。
祝生日快樂!
爸爸媽媽
貳零零壹年拾貳月捌日
書雖然送給了孩子,可是我心裡總是放不下,時常要過來翻看。書裡原來簽名是實習生的,現在已經是員工了;原來簽名是員工的,現在已經是科研專案帶頭人;原來是科研專案帶頭人的,現在已經成了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