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由劉裕一刀梟去了桓修首級!
劉裕輕而易舉的掌握了京口的軍政大權!
第二天正午,劉毅與孟昶等人帶領部眾從廣陵趕回,共推劉裕為盟主,匡扶晉室,經過數日的忙碌整編,劉裕於五月初一傳檄京師,聲討桓玄!
接下來的幾天,劉裕神勇無比,先於江乘大破桓玄驍將吳甫之,並當場斬殺,又於羅落橋以寡擊眾,大敗桓玄心腹皇甫敷,得眾萬餘,之後加速奔向了覆舟山(今南京鐘山)。
桓玄以桓謙為征討都督,與遊擊將軍何澹之率一萬三千軍守覆舟山東陵,以卞範之率七千兵屯於覆舟山西麓,作為東陵後援。
劉裕則背水一戰,命全軍丟棄糧草,又以老弱殘兵為疑兵,登上覆舟山,見著空地就插上旗幟,頗有幾分淝水之戰時草木皆兵的韻味,果然,桓謙摸不透劉裕的兵力,頓時陣腳大亂。
劉裕趁機分兵數路,他自領一軍向桓謙沖殺而去,將士們均是悍不畏死。
劉裕又見東北風起,立即派人順風向桓謙軍放火,霎時間,桓謙軍徹底崩潰,桓謙、何澹之、卞範之眼看局勢已一發不可收拾,只得逃回了建康。
接連戰敗,桓玄心膽俱喪,無意再撼劉裕鋒銳,連夜命人給自己的船上裝滿服飾珍玩,名人字畫,領數千隨從登船,以指揮作戰為藉口逃離建康,並挾持司馬德宗與王神愛,向著荊州駛去。
至此,劉裕終於入主了建康,但是皇帝被挾持走了,他必須再推一個出來,於是矯司馬德宗密詔,請司馬德文監國,司馬德文則進劉裕為侍中、車騎將軍。(未完待續。。)
第四五三章 身後有船
劉裕入主建康的首要任務不是追擊桓玄,而是鞏固自己在建康的地位,畢竟桓玄大勢已去,不可能再有東山再起的機會,抓著了,是錦上添花,抓不著,也無傷大雅。
而且衛風擺明了是要奪取荊江二州,雖然劉裕很不樂意上游掌握在衛風手裡,但人家有實力,大破魏軍也令劉裕心存忌憚,因此他並不願意在陣腳未穩時過早與衛風發生衝突,更何況放走桓玄也不是一點用都沒有,桓氏在荊襄經營數十年,衛風想得到荊州,總不能輕輕鬆鬆,說不定還能磕掉大門牙呢!
桓玄主政時,事無鉅細,親歷親為,追求完美,自然也要求臣下不得有一絲缺陷,在給他的奏章中,即便是發現一個錯別字,最起碼也要罷官撤職,根本談不上量才錄用,而劉裕一改桓玄弊端,他不干涉政令革新,秉承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指導方針,並把政事完全託付給了劉穆之,除此之外,還一力籠絡高門甲族。
籠綴高門甲族離不開王謝,對於衛風倚重的王凝之與謝混一系,劉裕只維持著表面上的客氣,因為他清楚在衛風垮臺之前,這二系不可能為他所用,關鍵是衛風與這兩系糾纏的太深了,謝混把兩個寶貝女兒都許給了衛風,劉裕還能如何?
劉裕重用的是王導的直系,即曾給桓玄奉上璽綬的王謐,王謐當初也曾救過他一命,另一系則是謝重。即與謝混、謝道韞不大對眼的謝氏旁支,並把年僅十四歲的謝晦任為了孟昶的中兵參軍。
只不過,劉裕雖無心追擊桓玄,劉毅卻立功心切,在劉裕入主建康的第十天,即五月十日,劉毅找到了劉裕,說道:“德輿兄,如今建康初定,但桓玄仍未伏誅。故毅請領水軍攻打桓玄。必將生擒此獠,迎主上回鎮建康!”
“這。。。。”劉裕有了片刻的遲疑,只是拿不出正當的理由拒絕,在看了看劉穆之。劉穆之略一點頭之後。便道:“好。既然希樂有心,就讓無忌隨你同去,你若取下荊江。二州刺史可擇其一!”
劉毅心頭大喜,鄭重施了一禮:“請德輿兄放心便是,毅這就去做準備,爭取十日內啟行。”說完,疾步向外走去。
目送著劉毅的背影漸漸遠離,劉穆之捋須微微笑道:“將軍,劉毅自視頗高,將來或有可能與您生出爭端,讓他去上游,與衛將軍爭奪荊江二州倒也不錯,劉毅雖未必是衛將軍敵手,卻可使我北府軍與衛將軍結下仇怨,若是劉毅被衛將斬落馬下,呵呵~~至少可以抵消掉衛將軍對京口的援手之德啊!”
“哈哈哈哈~~”劉裕禁不住的捋須長笑!
。。。。。。
劉毅與何無忌於十日後領水軍萬人追擊桓玄,而桓玄在荊州還是有些根基的,竟然也糾集了近五萬的水軍反撲劉毅,他害怕的只是衛風與劉裕,對於劉毅還未放在眼裡,兩軍於崢嶸洲(今湖北黃岡西北長江中的沙洲)相遇。
放眼望去,桓玄一方有近千條船,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