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5部分

立成傳記了。

眾人才回過神來,總之,科考結束了,不想往年一樣一取便是千人眾,總之只取了五十一個人,自己沒上榜也情有可原,到沒有如傳聞之中下榜就有人失心瘋。

當眾人想要散去只是,只見一對官差出現,口中叨唸:“各位秀才各位進士大才,請讓榜過路。”

讓榜過路?第二榜,什麼東西?

這些兵卒開始貼榜之時,一名身穿深綠色錦緞朝服的官員道:“諸位,這是第二榜,也就是術學榜。”

眾考生,更是摸不著頭腦。看著那新帖的榜,密密麻麻寫了很多名字,估摸著有數百人甚至千人,難道要掛羊頭賣狗肉,繼續宋國的勾當?

那文官才笑道:“本官樂洪,奉王上之命宣讀第二榜和公佈術科學院。”

樂洪,知道的人當然都嚇了一跳,這可是本國的禮部尚書!按理說這應該是吏部做的事,不過既然禮部做了,就有他的原因,眾多學子都是半躬身對樂洪行禮,畢竟樂洪不止是禮部尚書,也是大儒。

樂洪才笑道:“諸位有禮了,對於術科,本官知道的也不多,不過借用太子的話說,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這是荀子名句,說的就是對器的應用。從先秦到本國,眾位可發現了我們為何會越來越富有?”

有頭腦好的考生猛然反應過來道:“莫非就是發明和使用器?”

樂洪點了點頭道:“如今,人織布的數量已經趕不上人買布的數量。種出的糧食,也供應不了更多的人,但是這些都很需要,於是,在杭州,有人組織很多人開辦了織布坊,染布坊,有很多大才放棄了做官,轉而研究何時農耕,如何讓犁更好用。但是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所以王上開辦術科學院,便是教授此方面的知識。”

若是思維稍微固化,便不能看出其中哪兒有什麼值得這麼做的,好像沒有多大的好處。

但是這個時代的秀才們和八股文下的秀才不一樣,他們都知道商鞅變法的事情,知道糧食增產之後秦國日漸富強,最後一統六國的事情,你不願做那秦國,難道要去做楚國趙國?

原來如此,要知道術的意識是算術,而不是技術,但是這一次的術科學院明顯是技術。

這個時代,根本沒多少人懂得這些事情。

科技要發展,不是一個人能推動的,最好的辦法有兩個,一個是放開經濟限制,讓科技自由發展,一個是國家計劃,實現國家引導。對於後世而來的方天定,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兩者合一。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敢問中國為何不自己造航母。要知道尖端技術,中國不輸於美國英國。

就說一個很小的事情,航母要起降飛機,鋼板要經受飛機起落的衝擊力,就要高強度鋼板,中國有航母技術,沒有鍛造鋼鐵的技術,再舉個例子,若是國家費心費力專門攻克鍛鋼技術這一難關,不出半年,絕對能攻破。

但是,敢問,有了技術之後哪兒來的生產線?高溫爐技術哪兒來?冷卻技術哪兒找,成型技術哪兒找。大型鋼板無損運輸技術哪兒來?

所以,科技時代,每一樣東西都是有著產業鏈的,其中任意一環不進,都是畸形的,就算短時間能做大做強,終究不是長久的辦法。所以要發展,唯有從教學生開始。

把最基礎的交給學生,然後讓學生自己選著發展方向,或是努力培養為某種人才,在經濟的引導下,不出百年,各行業技術都將革新,不出三百年,必將工業化。

歷史書上說中國資本主義萌芽是明朝,其實宋朝的經濟開放程度是明朝的數倍,經濟產值是明朝的數倍,如果宋朝中國就進行資本主義改革,那麼中國將繼續領先世界七百年,就像從秦朝開始一樣,在技術科技方面繼續領先西方國家七百年!只可惜,遼,金,元。事實證明多數人總是對的,少數人總是錯的。(真理掌握在多數人手中,不喜勿噴。)

樂洪也不多做解釋,只是說:“此次春闈,除去五十一名進士,有九百四十九人上了二榜,當然啦一榜進士也都上了二榜,你們自行考慮,到底是入朝為官,回鄉複習,還是入術科,準備成為我大魏興起的阻力。太子說過,術科之於魏,等若於士族之於漢。”

如此稱讚,只為讓眾人明白,朝廷,對術科的重視。

世間千百志,要記得,都有人成。

——————————————

科技化,是歷史的必然,教育化,是科技的必然。越是強大額物種,教育期越長。為二十多歲成人還在讀書的所有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