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5部分

在為自己高興之後開始讀榜。

那些進不來的人,便在後面踮著腳看,看不著就聽。

第三批,竟然只收了三十九個,比起宋國動輒一千進士,差的太遠。如果說魏國的進士,價值是院士,那麼宋國進士的價值頂多算的上研究生。

念過第三批,開始念第二批十人,也有其他人開始念名單,各種口音,聲音越來越大。

十名進士念過之後便是前三甲了!

眾人突然同時停止屏息:“第三,左玉明!”

目光前移:“第二,辛贊!”

最後哪一個,三甲頭名所謂的狀元第一候選人(還有殿試),眾人吞著口水緩緩念出了那幾個字:“第一進士,胡銓!”

眾人中很多人都是認識辛贊和胡銓的,此時想要向他們道賀,卻見兩人根本不在此地。都是很疑惑。

一名也是中了舉的舉子站了出來道:“辛贊兄與胡銓兄在客棧準備殿試。兩人都是大才絕對進前十三,狀元之爭也就在兩人中展開,所以他們根本不需要來看榜,更何況考試之前就有朝中之人說過狀元會是他們中的一個。如此看來,那位仁兄眼光倒是獨到,很不一般。”

如此一番話倒是引得了一些人的注意,有些人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來參加考試,根本沒有指望過會中(胡銓最初就是這麼想的,要知道歷史上,胡銓是1128年的第一,被點位殿試第六)。

所以這些人聽到這樣的內部訊息都是圍了過來,有人問到:“趙兄,這是怎麼一回事,說於大家聽聽罷?”

那姓趙的進士揮著手中紙扇,然後猛然往手中一敲,收攏扇子道:“事情是這樣的,考前一天,我們正在鳳儀客棧大堂討論十科的涵義。當時就坐一共六人,還有兩人搭著凳子坐在桌邊旁聽。就坐六人有五人前十三名。旁聽的兩位仁兄也是第三批。唯獨有一人,沒有上此榜。”

雖然說得和眾人問的沒關係,但是剛剛下榜,所有的上榜之人都是巴結的物件,那為何有一人沒有上榜?若此人是大才,只是今年沒有發揮好,若是出錢資助其讀書三年之後中了三甲,豈不是讓自己的官途也可以恆通,所以眾人倒是很上心。

看著各種表情的眾人,趙姓進士才緩緩道:“此人根本沒有參加科考,只是聽我們討論策論與邦交。隨後卻直接說了一段話。”

此人未參加科考?那麼事情就越來越奇怪了,為何沒有參加科考,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況?

那趙舉人才面色沉重的說道:“他說,若是春闈,第一名必定是胡銓兄,第二名必定是辛贊兄。”

有名認識趙舉人的舉子道:“這有什麼,兩人中頭名的機率最高,想來只用猜誰是第一,誰是第二罷了,有一半的可能會猜中,很好猜。”

趙舉人輕視的一笑道:“若是真的如此,我還說給你們聽?你到底聽不聽?”

那人看著聽故事聽的上癮的眾人識趣的說道:“聽聽聽,趙兄繼續!”

趙舉人才說道:“此人還說,若是到了殿試,辛贊兄和胡銓兄對邦交的觀點不改變的話,狀元會是辛贊兄,胡銓兄必定是榜眼!”

“啊!”眾人譁然,既然那人都說對了第一次,那麼自然後可能對第二次。於是問道:“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趙舉人細想了一下,覺得說出來不妥,畢竟殿試還沒開始,自己揣摩上意就是犯禁。於是道:“具體的原因不能給大家說,畢竟殿試還未開始,但是有一點可以告訴大家。那人生的英武不凡,二十二三左右,身穿白袍,姓,方!”

如此一來,眾人倒是都沉默了,許久才有人說道:“聖公有二子一侄,太子天下聞名,戰端之中都身穿白袍,二十又三。小王爺年過十四,算不得及冠。皇侄對穿衣無鍾愛,生的英偉,身高足足八尺有餘,年為二十一,多年征戰,恐有些顯老。如此說來,當日!”

說道這裡,那出言之人掃視了眾人一番,如此說來,早在科考之前,朝廷便知道這一次考試之中到底那些人是大才,所以已經欽點了前兩名。

至於那一日中午與他們談論的男子,不是傳聞之中的勇猛無敵的方傑,就是那聞名天下,縱橫遼地無人可擋以一己之力打下半壁江山的傳說人物,方天定。

傳聞之中,方天定曾經叫方蒙而不是方天定,有一日方天定對當時還是漆園主的聖公說,天下兵荒馬亂,百姓遭殃,蒙兒欲要平定天下,請父賜名方天定。這個故事在後世卻對會演化出諸如聞雞起舞一類的典故。

這樣的人,已經有資格走上史書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