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真實水平。研究者也發現,美國從1798年到1932年的一百多年間,小麥價格的變動和一般物價水平的變動幾乎完全相同。(見彭信威:《中國貨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11月第2版,第700、722頁)中國的情況和歐洲略有不同,最能體現物價變動趨勢的不是小麥,而是大米。所以,米價在中國古代最能代表貨幣的實際購買力。

但是,以米價來對中國古代貨幣的購買力進行換算的時候,首先就遇到了一個計量單位的問題。中國古代的米,一般不是像現在一樣以斤來計算的,而是以石、斛、鬥、升、合等單位來計量的。那麼,首先要弄明白的是古代的一石米等於現在的多少斤。

在吳思先生的著作中,在古代的石和現在的斤之間曾經出現過兩種換算關係。如在早出的《潛規則》一書中,說是“一石白米為公斤”,這是按照一石為l60斤、明朝的一斤為現在的590克來換算的。而在晚出的《血酬定律》中,則說“清朝的一石為143斤”,這是以每石l20斤為基數來換算的。顯然,後來的說法是對早先的說法做了修正。這兩種計算方法,也見於市面上其他的許多著作。那麼,這兩種方法哪一種更準確呢?

實際上,這兩種演算法都有問題,因為它們都把計量米的石當作重量單位了。中國古代的“石”既可能是重量單位,也可能是容量單位。做為重量單位的“石”,30斤為鈞,4鈞為石,所以1石=120斤,這沒錯。但是,做為米的計量單位,米1石=10鬥=100升=1000合,顯然這是一個容量單位,而不是重量單位。既然如此,就不能直接用做為重量單位的石進行換算。

合理的做法,應該是從明清時代的長度單位計算石的容積,再計算該容積下的米是多少重。那麼如果按照這種辦法來計算,明清時代的一石米到底相當於現在多少斤重呢?我所見的比較可靠的標準,是吳慧先生所著《中國曆代糧食畝產研究》(農業出版社1985年版)中提到的,該書認為明清時代1升米的重量相當於現在的—市斤,一石米大致是現在的153—155市斤。我看到過一個支援這個標準的實際例子。晚清名士李慈銘在其《越縵堂日記》中光緒十三年(1887)十一月初五這一天的日記裡面記載說:“舊太倉送來糙米七石八斗,每石得百三十斤。”按清制一斤為現在的590克計算,130斤為現在的市斤,這剛好與吳慧先生的計算相符。所以,本書採用了吳慧先生的標準,在對明清時代貨幣進行換算時按當時一石米為現在153—155市斤的標準來算。

當然,對1石米應該是多少重還有不同的認識。比如,著名經濟史家全漢昇先生曾著文分析“石”的含義的變遷,認為清代官方所用的“石”(音shi),原指體積,清末至民國初漸指重量“擔”(音dan),並透過米的體積和重量關係估計18世紀每石約為清斤。有人據此計算,米1石=擔=140清斤=168市斤。民國以後,“石”變為重量單位,1市石等於156斤。'參見盧鋒、彭凱翔:《我國長期米價研究(1644—2000)》,《經濟學(季刊)》第4卷第2期'

北京2008年春夏超市普通大米的零售價一般是每斤2元光景。這樣,假如明清的某個時期米價是一石值銀子一兩,那麼當時一兩銀子就是值現在306—310元人民幣,大致是300元錢。當然,在進行換算時,米價要有具體的依據,這方面有許多材料,中國古代,特別是明清時代,米價的資料相當多。比如在海瑞生活的明嘉靖後期到萬曆前期,全國的米價大致是一石米需銀兩,按這個標準來算,當時的一兩銀子大致相當於現在的440元錢。我們可以歸結一個換算公式:歷史上某一時期一兩銀子值現在的錢=310元(現在購買155斤米所需要的錢)/米價(當時購買一石米所需要的銀子數)。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一 劉墉對聯(1)

媒體報道說,2008年中央國家公務員考試,最熱門的一個職位有3592人透過報考資格審查。3592人爭一個職位,成功的機率還不到%,已經趨近於零。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雖然也算得上是競爭殘酷,但也沒到這樣的分上。

中國歷史上有確切資料記載的進士科考試始於唐武德四年(622)。唐代有個說法,叫做“五十少進士”,就是說一個人如果能夠在五十歲考上進士,那麼他還算是年輕(少)的。這足以說明考中進士的困難。要知道唐代的進士考試基本上是每年都有一次,錄取的雖然只有二三十人,但參加考試的人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