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粹的物質考慮有助於解釋這種情況。然而,僅就男權是以婦女的共謀、以婦女提供的經濟和情感服務為基礎這一點而言,男權並不穩固。

純粹關係中的諸種矛盾

尤其是就前章所論的心理特徵基本上或部分地被定位在無意識之中這一點而言,它們構成了新出現的純粹關係世界內部的基本張力。為追根溯源,我將集中探討同性邂逅——尤其是女同性戀者中純粹關係的諸方面。把這一探討放在對男女性徵的心理特徵的闡釋之後,這個策略看起來有點兒怪。但是,為了看一看把男女分離開來的心理分化會在何種程度上顛覆純粹關係,思考一下其內在動力還是值得的——而在某些方面,當排除異性因素後,這些研究就會順利進行了。

姑且不論這份資料有多大的代表性,我將嚴重依賴那些絕妙的反思性文獻的某些部分,這就是海特報告。海特調查的目的在於“繪製意識形態革命的程序的圖表”,但也轉達了這樣一種意識,即所分析的文獻直接促進了那個程序。海特的第一篇“調查文章”於1972~1976年間發行,繼後發表了基於在美國對3500名婦女所作調查的第一部調查報告。這一調查和續後各份報告的一個顯著特徵在於強調了對性徵的研究不能僅僅透過“專家”——如金賽、馬斯特斯、約翰遜之流——的思考,而應依據平民百姓的敘述。用海特的話說,這一項研究的目的是“讓婦女定義自己的性徵”,讓她們“說出關於性的感受,她們如何界定自己的性徵,性徵對她們意味著什麼”。

海特在研究中發現(卷3),只有11%的婦女與其他女人發生過性關係;還有7%偶爾有過這種性關係。這些數字並不具有特殊的統計學意義,但值得注意的是,在40歲以上的被調查者中有相當比例的人生平第一次陷入與女人的性關係。實際上她們以前都處於異性婚姻關係之中。80%以上的女同性戀者在研究的當時都已持續了一段時間的性關係。

大部分女同性戀者都可能保持長期的性關係,但是,她們很難獲得一種安全感。一位婦女評論道:

一種沒有規則的反常關係是很難維持的。在傳統的婚姻關係中,如果傳統教育所塑造的角色碰巧適合兩個個體,那麼,那種安排就是再好不過的了。……但在同性戀關係中,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規則,真的,所以,你得在相處過程中制定自己的規則。你每時每刻都得努力弄清楚如何維持下去。

然而,由於“傳統”婚姻正在消失,在這方面充當先鋒的正是同性戀者——那些重要的日常生活實驗者。他們長期以來一直經歷的恰恰是異性夫婦越來越普通的經驗。

純粹關係:破裂與建立

在早期的異性婚姻中,配偶雙方通常把以前的性接觸“載入史冊”而使其對未來無關緊要。婦女通常帶著完好無損的“貞潔”走進婚姻,而男人的不檢點則被歸屬於偶發性性徵的範疇而被接受。然而,今天的關係既要與以前的關係區別開來,又要與個人可能捲入的其他關係(不管是性關係與否)區別開來。以前配偶關係中的一方可以繼續留在一方或雙方的記憶裡;即便以前的情感紐帶已經徹底破裂,但眼下的關係中仍然可以充斥著過去的情感殘餘。如果承認成年人的個人情感都帶有童年經驗的印記,那麼,失落的經驗也不例外;而在純粹關係的領域,個體往往要應付眾多諸如此類的過往事件。

由於同性戀關係是經過協商達成的,尤其是由於同性戀自我認同的“開放性”,關係的破裂對女同性戀者來說就是一次苦難的歷程。“關係破裂時,我真的不知所措了。我不知道我是否是一個同性戀者,不知道她是否是我愛的惟一女人。”這是一個女人與第一個與她發生性關係的女人分手時說的話。她還說,“我的許多女同性戀朋友也與我一樣,第一次關係破裂是災難性的,因為這使你對一切重又產生懷疑。”她還經歷過一次維持幾年之久的關係的終結。下面這段話是有代表性的:

有時,我真煩透了不斷確定關係並使其順利發展的生活。比方說,我真的能到達某座高原,終於能在那裡收穫我的勞動果實嗎?即使你跑完了最後一段路程,他們也還會離開你而投向一個更年輕的、或更聰明的、或更年老的、或其他什麼女人——或男人!

海特的調查物件大多承認,純粹關係中存在著一種以忠誠為核心的結構矛盾。要長相廝守、共創歷史,個體就必須把自己託付給對方。即是說,她必須在言行上為對方提供某種保證,使其關係無限延續下去。然而,當今的關係並不像過去的婚姻那樣是一種“自然狀況”,在沒有極端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