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終於還是沒有撐過去,因失血過多而死去了。他的死沒有引起任何波瀾,因為宋人不會憐憫來自己家偷竊地竊賊。趙興也沒有這習慣。
進行手術的以色列人是新近才從非洲趕來的,他原來是名外科醫生,而後在阿拉伯又進修了數年。而11世紀,恰好是阿拉伯醫學最鼎盛的時期。據說這時的阿拉伯,醫學技術領先世界400年。
不過,這次截肢手術並不成功,但能進行這種手術已證實了以色列醫生的能力。趙興肯定了他的技術水平,趕緊給他辦了一份大宋行醫執照,讓他在城堡裡開診所。培訓學生……
這一番忙碌過後,宋朝的另一個公眾假期又到了——天寧節,也就是當今天子的生日。
去年天寧節的時候。趙興出海去了營州。那時營州已經降下了大雪,今年也一樣,北方地大雪封山,讓連綿不斷的宋夏戰爭也進入了冬眠。而今年戰爭雖然打的很苦,但宋朝卻沒吃什麼大虧,戰火平息後,小皇帝決定慶祝一下。剛好眼前就是他的生日。所以這場慶祝搞得更加濃重。
連綿地戰爭也導致宋朝國庫空虛,為此。糾纏了一年的宋朝鑄幣計劃終於推行了。首先宣佈的是鑄造金牌、金鋌計劃,金牌是一兩的純金,圓形,跟宋朝原先流行的祈福金牌一樣,是圓形錢幣,但它不叫“金元”,叫“金牌”。則金鋌是八兩金,它上面畫了七道線,可以將金鋌均勻分割成八份,每份一兩,整個金鋌重約半斤(一宋斤等於十六兩)。
除此之外,朝廷試探性的鑄造了一批銀元,正式地稱呼也不叫銀元,而叫“銀牌”。這種銀牌不是純正的銀,其中夾雜了30%的雜質,鑄造銀幣地方式也變為衝壓方式——朝廷用地是一賜樂業人獻上的希臘老古董:螺桿式壓幣機。
總的說來,這批銀幣反響還不錯,由於它堅固不變形,錢幣的圖案也秉承了宋代一貫的精美華麗風格,使它在商人中廣受歡迎,唯一的遺憾就是數量太少,導致普及率不太高……這也意味著人們的識別能力不太高,更容易仿冒。
趙興一邊欣喜地看著三級貨幣體系地建立,一邊期待它對宋朝的商品經濟產生更深遠地影響。另一方面,他也指示自己的私幣開始對新錢進行翻模,做好了批次仿製的準備。
這種仿製對他來說不存在技術門檻,因為朝廷得到的那個壓幣機還是他指示以色列人獻上的,與此同時,他的私幣廠已開始使用更先進的水力衝壓機。所以朝廷發到各州府的母錢一到他手裡,立刻透過石膏脫蠟翻模,便成了水力衝壓機的模本,隆隆的衝壓機一響,趙興可以確認:自己私幣廠鑄造出來的錢,會比大宋的錢監鑄造出來的錢更精美。
當然,蘇軾不知道趙興在背後搞得這些手腳,這幾天他都正興奮的籌劃著天寧節的節目。
十月十日,天寧節。公元1088年10月26日,星期四。
連續兩年的饑荒並沒有影響杭州百姓過節的熱情,伴隨著震天的爆竹,天寧節的活動拉開序幕。由於這一天是放假日,蘇軾與趙興等人都沒穿官服,他們像普通百姓一樣站在杭州主街道上,看著遊行隊伍邊歌邊舞的走近。
走在隊伍前面的是“竹竿子”(又稱“參軍色”),他相當於現在的報幕人,因手執竹竿而得名,其作用在於引舞、念口號和向觀眾致詞。現代,樂隊指揮手站在隊前,手持的已不是“竹竿子”,那玩意稱為“指揮棒”。“竹竿子”走在最前面,伴奏的樂隊跟在指揮後面,稱“後行”。不過,這些人確是胡人打扮。共兩百餘名十二三歲上下的兒童參加演出,分為十隊:
一為柘枝隊,穿五色繡羅寬袍。系銀帶,戴胡帽——形狀有點像現代的貝雷帽。這隊邊走邊擊鼓,演唱漢代地《柘枝曲》。
二為劍器隊,穿五色繡羅襦,裹交腳幞頭,戴紅羅繡抹額——亦即裹頭,紅錦手帕包頭。這些人邊走邊舞劍器。
三為婆羅門隊,著紫羅僧衣,緋褂子。因僧人是印度過來的,故稱“婆羅門隊”。他們邊走邊誦經。
四為醉胡騰隊。著紅錦襦,系銀,戴氈帽——也就是宋代著名的范陽帽。他們邊走邊翻筋斗。
五為諢臣萬歲樂隊,著緋綠羅寬衫。渾裹簇花幞頭——京劇裡小生常帶的英雄巾。這隊表演的是宋代戲劇內容。
六為兒童感聖樂隊,穿青羅生色衫,系勒帛,總兩角——宋代童子髮型,梳兩小辮,稱總角。他們在杆子上舞著。表演趕趁。
七為玉兔渾脫隊,著四色繡羅襦,系銀帶。戴玉兔冠。渾脫乃酒囊、皮船、口袋等——這隊伍也就是現代的旱船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