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部分

想:由於女性是人類生命的直接創造者和養育者,因而對生命有著本能的熱愛,這種熱愛生命的天性,使女性具有了獨特的文化意識和文化心態。現代工業社會的最大缺陷,就在於它常常使人忘記了“人是生物”這一點,而生物離開生物性活動,就不可能獲得幸福。如果男性文化將使生命變成機械並使其遭到毀滅,女性就必須履行自己作為生命的創造者和養育者的職能,發揮母性和女性獨特的社會作用。這類思想的本質主義表現在幾個方面:首先,它假定由於女效能生育,就“本能地”熱愛生命;可是男人也為生命貢獻了精子,也是生命的“直接”創造者,為什麼他們就沒有“對生命本能的熱愛”呢?其次,它假定男性文化“將生命變成機械”,女性文化強調人的“生物性”,這是缺乏證據的。此類說法同西方有人將男性同“文化”聯絡在一起、將女性同“自然”聯絡在一起的想法如出一轍,而這種劃分是本質主義的。 這種本質主義的性別觀念深入到社會意識中,有時甚至以科學知識的方式表現出來。如前所述,人們在分析男女兩性特質上的差異時都相信:女性邏輯思維不如男性;女性重感情,男性重理性等等。女性是否比男性更重感情?人們以為這是一個先驗的事實,其實它卻存在著極大的疑點。在我看來,這是一種本質主義的觀念,沒有實驗的證據可以證明,女性比男性更重感情;毋寧說,人類中有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重感情;但是前者不一定是女人,後者亦不一定是男人。換言之,有些男人是重感情的,也有些女人是不重感情的。把重感情當作女性整體的特徵是錯誤的;而把它當成是天生如此更是本質主義的。 中國的傳統性別觀念與西方一個很大的不同點在於,西方人往往把男女兩性的關係視為鬥爭的關係,而中國人則長期以來把男女關係視為協調互補的關係。陰陽調和、陰陽互補這些觀念一直非常深入人心。但是,這並不能使中國人擺脫本質主義的立場,即把某些特徵歸為“男性氣質”;把另一些特徵歸為“女性氣質”;而且認為這些氣質的形成都是天生的。後現代女性主義反對本質主義的立場對於上述文化理念來說是頗具顛覆性的,因為它根本否認所謂男性與女性的截然兩分。對於深信陰陽兩分的中國人來說,這一立場是難以接受的,甚至比西方人更難接受。這倒頗像法國和英國革命史上的區別:法國壓迫愈烈,反抗愈烈,雙方勢不兩立,結果是流血革命,建立共和;英國溫和舒緩,雙方不斷妥協退讓,結果是和平的“光榮革命”,保留帝制。在兩性平等的程序中,西方女性主義激昂亢奮,聲色俱厲,轟轟烈烈,富含對立仇視情緒;而中國女性運動卻溫和舒緩,心平氣和,柔中有剛,一派和諧互補氣氛。但是在我看來,也正因為如此,若要中國人放棄本質主義的觀念,恐怕比西方更加艱難,需要更長的時間。 4、如何看待兩性刻板印象 兩性的刻板印象的存在是一個毋庸置疑的現實。應當如何看待這個現實的存在呢? 我們首先必須認識到,所謂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完全是由文化和社會建構起來的。即使男女兩性確實存在如刻板印象中所說的那些差異,這差異也是由社會建構起來的,而不是由男女兩性的解剖生理差異造成的。即使是生理性別也不純屬於生理領域。由於性別是社會建構而成的,因此,政治、社會和道德都會對肉體發生影響。&nbsp&nbsp&nbsp&87book。com 書包網最好的txt下載網

二、關於性別氣質問題的論爭(6)

在自然(nature)還是養育(nurture)、先天還是後天的問題上,可以肯定地說,在男性氣質與女性氣質、同性戀與異性戀的形成過程中,養育的作用比自然的作用更重要;後天的因素比先天的因素更重要。正如第一代女性主義理論家穆勒所說:關於女性神經敏感、不適合於家庭生活以外之事,愛動,易變,不能堅持,易受影響,因此不適合做高階嚴肅的事務。這是精神活力的浪費,如果把它引到一個具體目標,這種狀態就會終止。所謂女性的旗幟全是教養的結果,“一如自從‘發歇斯底里’和暈厥已不再時髦,我們就看到它們幾乎絕跡了”。(穆勒,第312頁) 從社會建構論的觀點出發,對性別刻板印象的形成原因可以作出下列理論解釋: 第一種是認知理論:從小灌輸的資訊和參照體系形成了性別的刻板印象。 第二種是社會角色理論:社會環境強化了性別信念。人們一般期望社會勞動者要積極活躍,而持家者應當富於交際性。這一期望要求符合規範的行為,因此公司僱員工作努力,持家者則富於團隊精神。行為者本人和周圍的人都促進符合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