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的機會便多了。我的第一篇史學習作《三國時代吳國境內的山越》,是在吳先生鼓勵下寫出來的。有一天他對我說:學歷史的人要多讀書,勤動手。多讀書就見多識廣,不至於孤陋寡聞。勤動手就是讀書每有所得,隨時把它記下來,日積月累,日子多了,就很可觀。他舉顧炎武的《日知錄》為例。他說顧炎武是明末清初的大學問家,《日知錄》這部書是他的讀書札記,在學術上很有價值,就是他讀書時遇有心得,隨手記錄下來的,積數十年,有千餘條,經後人整理,蔚成巨帙。他的治學精神和方法,很值得學習。這番話一直縈迴在我心中,到今天還能記得。遺憾的是我沒有做到,第一我讀書不多,第二慵懶成習,即使偶有所得,也往往難得動手,日子一久,忘得乾乾淨淨。但是吳先生本人確實非常勤快,勤於讀書,勤於動手。我曾看到他親自摘抄的卡片,數量很大,分門別類,井井有條。這是需要多大的勞動和毅力呀!可惜“*”被抄家時,這些卡片全部散失,至今不知去向。*、江青一夥輕視知識,敵視知識分子,不僅殘害了吳先生的身體,並且把他長年辛苦積累起來的資料卡片,毀於一旦,真是罪大惡極,死有餘辜。那時逢到這樣遭遇的,又何止吳晗先生一人!
抗日戰爭期間,昆明同大後方許多城市一樣,物價猛漲,民不聊生,而且漲風越刮越厲害。在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