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重新整理,書店曾有的學術氣息早已在這個校園的上空彌散消逝。
中國大學的圍牆是在九十年代以後才倒塌的。但是,強調學生的成長與社會的關係,一直是個不變的原則。那時,我們不像今天的學生這樣有更多的機會出遊,不僅因為交通不便,不僅因為經濟困難,還與教育的方式有關。終於有一天,我們有了遊學的機會,這也是中文系第一次組織一個班級的學生去外地作文化考察:我們班級集體去紹興參觀魯迅的故鄉。
這是我第一次朝聖,一九八三年暮春三月的紹興之行。紙上的江南是: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作者寫《與陳伯之書》時,可能沒有見到遍地的菜花。田野的菜花,是三月江南的一大景緻。此時江南的顏色只是以奼紫嫣紅點綴,除了遍野的綠,應該是遍野的黃,菜花的黃。我們就是在這樣的顏色襯托下傍晚從南門碼頭坐船往杭州的,再從那兒轉道去紹興。其實,那時我們並不懂魯迅,就像今天還有許多迷惑一樣。我們幾乎是按圖索驥,去了百草園,三味書屋,去了當鋪,去了魯迅外婆家。在咸亨酒店,我們都學著孔乙己的模樣寫茴香豆的“茴”字。特別有意思的是,在看展覽時,我們都留意有無朱安的痕跡,自然,我們什麼都沒有看到。
在這一年的秋天,去上海時,我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