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肖天健沒有徹底取消流刑,因為他又另外的打算,今後大中朝肯定是要開疆拓土的,這一點他堅信不疑,而且今後開拓的疆土,肯定生存條件會相對惡劣,單單靠著鼓勵漢人移民,先期難度很大,所以一些犯人便可以判處其流刑,先期將他們發放到邊遠之地負責開拓和建設基礎設施,當邊遠之地基礎條件好了之後,再鼓勵大批移民,而這些被判流刑之人,刑滿之後,便就地安置,不得返回原籍,使之成為邊遠之地的原住民,以此可以加強大中朝中央對於邊遠地方的控制力。
於是透過這一番調整之後,刑部的權力被擴大很多,也將地方行政官員的審案權力收歸到偵捕房和大理寺和司獄這三個強力部門共同構架起來的獨立司法系統之中,為以後大中朝的長治久安,先打下基礎。
本來肖天健還想立即推出檢察官的制度,但是考慮到時下這件事推行還不成熟,檢察官完全是一種全新的事務,即便是西方,也是在很久之後,才有這種制度的,所以考慮再三之後,肖天健暫時沒有推行檢察官制度,但是這並不代表今後不會推行,反正今後他會專門設定一個司法學院,來培養這些司法人才,條件成熟之後,再推行也不遲!總之他就一個想法,那就是今後大中朝必須要逐步從人治社會,轉變到法治社會,這樣才能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
第一百三十八章 南方戰前準備
另外就是軍事準備方面的問題,隨著北方平定之後,建奴暫時失去了南下叩關的實力,短時間之內,北方會處於一個相對平穩期,這麼一來大中朝便可以騰出手,來完成內部的大一統的事情。
而且在肖天健率部返回南京之前,交代給盧象升和羅立等人的事情,盧象升也正在北方著力辦理,原來前明就朝的官員們,在肖天健入京之後,已經進行了一次大清洗,將其中一些酒囊飯袋以及尸位素餐之輩,該殺的殺,該抄家的抄家,將前明勳戚幾乎一網打盡,剩下了部分前朝之中比較有能力的官員給予留任。
這些人肖天健也沒有盡數都留在北方,這次返回南京的時候,將一大批前朝舊臣同時也帶回了南京城,吏部又從南方給北方補充了一些大中朝選拔的官員,使得北方前朝的舊勢力被拆分的一塌糊塗,也使得北方前明的舊勢力無法再在北方興風作浪。
而盧象升在肖天健南返之後,按照盧象升的想法,已經開始行動了起來,特別是有關對建奴一方的分化之事,開展的還是相當順利的,隨著一批被俘的蒙古人被秘密透過宣大一帶被遣送回了漠北。
很快漠北蒙古諸部,便開始有了反應,畢竟這一次蒙古八旗跟隨建奴大軍南犯一戰下來,損失非常慘重,建奴每每都拿蒙古人充當炮灰使用,使得隨軍出征的蒙古兵將損失非常大,同時卻又沒有撈取到半點便宜,這一次他們的買賣可以說是賠大了。
最重要的是透過通州和山海關這兩戰下來,使得蒙古人也徹底的看到了大中軍的強橫實力,使得他們也看清了局勢,知道繼續跟著建奴跟大中朝作對,他們已經沒有了半點便宜可佔了,既然如此,他們就必須要重新考慮今後的出路問題。
漠北蒙古人對於內地的依賴程度非常大,特別是對於中原的茶葉、鐵器、食鹽,都是他們生存所需的必須之物,如果搶不來的話,他們也只有透過互市,來和中原進行交易,獲取這些生存所需的必需品,指望建奴給他們提供,他們想都不用想,建奴為了控制他們,是根本就不會將這些物資給他們的。
現如今建奴被大中軍擊敗了,大中軍也推翻了明朝,全面掌控了關內北方局勢,關閉了所有通往關外的商品供應的渠道,抓捕屠殺了一大批曾經私通關外建奴和蒙古人的商賈,徹底斷掉了蒙古人和建奴獲取這些商品的途徑,也讓他們所產的東西無法販售出去,擠壓在了他們的手中,關外的各種物資便變得異常緊缺,戰爭紅利已經沒有了,所以他們就要找到新的供應途徑才行。
現如今大中朝主動派人聯絡他們,表示願意將他們蒙古人和建奴區別對待,只要他們放棄繼續為虎作倀,幫著建奴跟大中朝為敵,那麼大中朝便同意對他們進行互市,而且可以給予他們一個“公道”的互市價格,這無疑對於蒙古諸部具有著非常大的誘惑力。
而且現如今蒙古諸部早已經是分崩離析,失去了統一性,在大中朝丟擲這個誘餌之後,馬上便有一些蒙古部落開始主動的向大中朝投誠,表示願意接受大中朝的條件,今後接受接受大中朝的管理,今後也不再為建奴賣命,願意接受大中朝互市的要求,跟大中朝互通有無。
如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