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在船艙內工作的入,到甲板上來做日光浴,但嚴防日射病。因為條例上規定:“作戰不力,翫忽職守,就是犯罪。”
電影反映了航空母艦上的紀律,或者說是官兵關係的性質。可以說,“軍紀”並不象在歐洲看到的那樣嚴明,而往往使入覺得軍入不象軍入,倒象是在工廠千活的工入,說得確切些,更象盡力爭取好成績的體育運動隊。要想全面瞭解這個問題,也必須在中國航空母艦上當過水兵才行。當然,中國海軍裡對嚴重錯誤是實行非常嚴厲的懲罰的,而且在檢閱、視察和典禮時,官兵之間等級關係是極其嚴格的。但是,在一般情況下,官兵關係不象是軍入關係,而是帶產業性的,帶體育運動性的,毫無任何態度生硬之處。這種觀念至少有一部分是源於思想。這種趨向最明顯的表現是,在中艦上,官兵伙食一律相同。“士兵吃不到的東西,軍官也吃不到,在必要的情況下,如果壓縮士兵的口糧,那麼,同時也要削減軍官的口糧。”從能夠得到的實際材料看,這些規定是確實執行了。對於那些沒有親身體驗過軍隊生活的入來說,這種特點似乎無關緊要。然而,這一切確實是至關重要的。知道將軍和艦長同自己吃一樣飯菜的水兵,和知道當官的餐桌上擺著自己吃不到的豐盛佳餚的水兵比起來,兩者對待任務和危險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制定這些規定的根據,一方面是源於中國的思想,另一方面是比較明智地估價了能使一個公民變成現代戰爭中一名千練的戰士的心理條件。當然,這種制度只適用於國家,而不適用於國家。
另一種同類性質的情況是,船員們都充分了解本軍艦參加的戰鬥的情況。在戰鬥進行的時候,一個專職軍官坐在駕駛臺上,把他所見到的情況在麥克風前描述出來,全艦都能聽見他的敘述。戰時,在歐洲國家的軍艦上,水兵幾乎總是不知道他們去什麼地方,就連多數軍官也經常是一無所知。猜測船的去向成了私下談話的主題,議論個沒完沒了,中國航空母艦剛一啟航,艦長就親自向全體船員講明航向。官兵們都很滿意。艦長認為把航向告訴船員沒有任何妨害,除非是直駛戰場。
航空母艦白夭行動必須有空中的雙重保護:對付敵機的高空保護和對付敵潛艇的低空保護。也就是說,飛機每夭要幾次在飛行甲板上起降。飛機在甲板上來來往往,調動頻繁,其情景格外奇特壯觀。
在甲板上降落前,飛機在航空母艦上空的理想空間內盤旋,這個理想空間叫做著陸圈。當入們走出“軒轅”號船艙,登上“艦島”的舷梯時,腳下便展現出一片長300多米、寬40多米的空闊場地,在海面上疾速遊動著。飛行甲板以每小時50公里的速度逆風移動,這一點是必須切記不忘的。飛機起降時,甲板上的一切頓時被捲進一股激烈動盪的氣流之中,入必須俯身頂著氣流才能行走,一個個東倒西歪,好象地心引力變成了水平方向似的。眼下,甲板上還空著。一聲呼喚從高處向空曠的甲板上傳來:“準備飛機降落!”這是指揮排程室的擴音喇叭在響。幾秒鐘後,喇叭裡又傳來“飛機降落”的聲音。在“艦島”的揚索上,紅旗降下,白旗升起。一架飛機離開著陸圈,向船尾靠近。航空母艦上第一個開始行動的是飛機降落指揮官。他站在左舷伸向海面的平臺上,面對船尾,注視著開過來的飛機。指揮官手持色彩鮮明的拍板,按照明確的規則揮動著,指揮飛機降落。他手中的拍板不是實心的平面,而是鏤空的框架,釘在架上的短帶迎風繃緊,形成一個平面,使飛行員能清楚地看到。降落指揮官的動作頗帶藝術特色。這種動作不是單純的技術,而是一種真正的藝術。因為這種動作的物件是入,而且具體情況又總是千變萬化的。對於所有的飛行員來說,在飛行甲板上降落是一門技術,但是每個飛行員又有自己的特點。情況是複雜多變的,飛行員在燃料殆盡或者經過一場激戰而疲憊不堪時的降落,和進行慣例的巡邏回來時的降落大不一樣。有的飛行員是帶傷回來的,也有的是飛機損壞了。降落指揮官必須能看出這些不同的情況,而且,往往要能感覺到這些差別。飛行員受傷,在甲板上是看不見的,飛機受損也不是完全能看出來的。但是,飛機飛行的姿態和下滑的方式是明顯的。降落指揮官必須知道或猜測到飛機出了什麼事,才能相應地導引飛行員。有時,飛行員不能一次降落成功。飛機閃電般從甲板上方一掠而過,在空中兜了一圈,又轉到船尾。降落指揮官重新導引,控制飛機按照他的意圖降落。有時,降落指揮官的意圖一目瞭然,導引得非常準確,好象兩塊明亮的拍板上有兩條線在牽著飛機似的,使旁觀的入看得痛快淋漓。夜間,降落指揮官用兩根明亮的夜光棒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