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7部分

請皇上,料想是十拿九穩。”嶽肅這才反應過來。

“有姐夫這句話,小弟就放心了。對了姐夫,小弟此番前來,還有一件事,想和姐夫商量。”

“什麼事?”嶽肅微笑地說道。

“關於海禁的事情。姐夫呀,雖然大明一直禁海,但在您做閩浙總督之前,大家偷偷摸摸,都有不少收益。可自從您強大了水師,商人們連下海都不敢,無形中,對商人和朝廷都是損失。如果能夠開海,商人獲利,朝廷也可以收關稅,皆大歡喜的事情。前幾年,姐夫為剿匪忙碌,小弟無法盡言,現在不同了,朝廷到了休養生息的時候,大明朝南富北窮,北方在經過戰爭的洗禮,便更加艱難,自給自足,都未必可以,還要朝廷貼補。是,姐夫您開設銀行,給朝廷賺了不少銀子,但小弟想,朝廷也不會嫌銀子扎手吧。如果姐夫您能夠建議皇上開海,小弟保證,一年的關稅,絕對不是小數目。還有,姐夫您是有雄心壯志的人,一心要中興大明,想要中興,起碼要有銀子。尤其是現在,土地兼併嚴重,姐夫雖然利用……解決了一些,但其他的……手中,不照樣還有大量的土地,日後朝廷還會繼續分封,再過百年,還不是這個樣子。小弟現在,倒是有一個法子,可以解決土地兼併的問題,算是跟姐夫做的交換條件吧。”

嶽肅實在沒有料想,自己想到的東西,李元琛也想到了,開海之事,哪怕李元琛不提,自己用不了多久,也會開海。現在倒好,李元琛還送上一條解決土地兼併的法子。解決土地兼併,最重要的是,從藩王手中收回土地,自己想過一些辦法,比如說削藩,仿照宋朝,不給藩王土地。但此事說起來容易,要是提出,勢必會掀起軒然大波,嶽肅也就是想想,一直不敢付之於行動。現在李元琛說有法子,那就聽聽吧。

“賢弟,不知你有什麼好的法子,如果真的可行,愚兄明日就奏請皇上開海。”嶽肅鄭重其事地說道。

“我這個法子其實很簡單,由朝廷出錢,按照市價,購買藩王的土地。把藩王的土地買回來,不就行了。”李元琛笑呵呵地說道。

“賢弟,你這話說的可真簡單,出錢購買,且不說藩王的土地眾多,花錢購買,銀子從哪裡來,就說這些藩王,願不願意答應,還是兩碼事呢。”嶽肅不禁搖了搖頭。

“姐夫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放眼歷朝歷代,不讓離開封地的,只有大明。而且不止是不準離開封地,甚至是不準所屬的城池,就連出城祭祖,都要上奏朝廷批准。如果朝廷將藩王的封地購回,那藩王就沒有了封地,那不準離開封地的這一條,也就可以取消,准許藩王隨意出門遊玩。用自己的封地換銀子,換自己的自由,我想許多藩王應該會答應。作為藩王,圖的不就是一個富貴,太太平平,安安樂樂,銀子不缺,也就是了。而且朝廷開海,允許藩王進行海外貿易,還不收關稅,實在不行,再談談條件,這些藩王,應該都能夠答應。而且,這件事情,還可以由皇上出面,這個說辭,小弟都為姐夫想好了。理由很簡單,北方大旱,致使百姓造反,其原因還是朝廷沒糧,無法賑濟,糧食都在誰的手裡,都在皇帝家的親戚手裡,那些藩王,土地最多,家中糧食也是最多,可就是不拿出來,害的朝廷沒有賑濟的糧米。可當流寇打進王府的時候,抄出多少糧食,像府上的糧食,堆積如山,都已經發黴了。要是說,當初他拿出糧食來,賑濟百姓,豈會落到被流寇給吃了的下場。作為前車之鑑,朝廷理應有一片自己的土地,這片土地收的糧食,全部上交國庫,以備不時之需,平常時日,可以自行販賣,遭災之時,可以賑濟災民,這就叫有備無患。此一點,朝廷至今沒有做到,也虧得姐夫有管仲、樂毅之能,才肅清流寇,還天下太平。前車之鑑,歷歷在目,難道皇上就不想撥亂反正麼。只有皇上願意,姐夫再施展些手段,料想那些藩王肯定會答應賣出土地。要說購買土地的銀子麼,只要朝廷開海,銀子還不滾滾而來,只要朝廷願意,我李家願意和朝廷合作,一起進行海運,朝廷撥給小弟戰船甲士,小弟出錢,到時五五分賬,小弟敢保證,不出幾年,就能把買地的銀子給朝廷賺出來。”說到最後,李元琛的聲音也稍微大了一些,顯得是那樣的胸有成竹。

對於李元琛的自信,嶽肅是深信不疑,要講賺錢,有誰比得上李家。朝廷出戰船,以大明現在的水師,拿出去不敢說橫掃世界,起碼行駛在海上,也沒有人敢惹,完全可以保證安全問題。

至於說買地的銀子,嶽肅在心中也簡單的算了一下,通常藩王的封地是一萬傾,只有福王比較高,是兩萬。一頃土地在明朝時期,等於五十畝,稍微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