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對自己的財產看得重,相信肯定有一番龍爭虎鬥。
結果要是不出乎意料,訓練有素的各家面對烏合之眾,再加上自家的補給各方面完善,勝利不說百分百也差不離。
趙雲所料不差,黃巾要來真定的訊息,他們還沒到常山國,就已經被各家探知。
總共十多萬黃巾軍,從癭陶、楊氏、下曲陽出發,浩浩蕩蕩。可惜都是步兵,一天走走停停,還不到二十里路。
上次田權帶著田家人從洨水逆流而上,脫出了黃巾的包圍圈,不管黃龍基於什麼角度想隱瞞,當張角問起的時候,還是知道了具體情況。
如今儘管漢庭開始發力,中原地區仍舊形勢一片大好。特別是在鉅鹿一帶,經安平到涿郡,幾乎都把常山包圍在裡面,他自然有底氣打這一仗。
按說,楊氏離著常山最近,可是先到達邊境的卻是癭陶這一支軍隊,畢竟這裡挨著鉅鹿更近,兵士的戰鬥力也比楊氏與下曲陽強。
高邑是離癭陶最近的常山下轄縣,遙想一百六十年前,孝光武帝劉秀就在高邑的千秋亭稱帝,是為東漢的龍興之地,本身就有不少兵力在此。
蒙山鄉候趙仲親率真定部眾馳援千秋亭,所幸天色已晚,五萬多黃巾號稱二十萬,正擁擠在兩郡交界之地五成陌。
其時冬小麥已然收割,田地裡到處都是一簇簇的麥秸稈。
趙仲心生一計,星夜命軍士一人一捆,子夜時分,大軍突然包圍了黃巾。
所有的麥秸稈全部拋向黃巾營地,隨後又命大力士投擲火油罐,火箭齊發,整個黃巾頓時處於火海之中。
是役,五萬三千多黃巾全軍覆沒,一個都沒跑掉,燒死殺死近五千,其餘全部俘虜。後世稱之為五成陌之戰,被認為是黃巾由盛轉衰的標誌。
緊接著,蒙山鄉候馬不停蹄,於次日巳時趕往平棘邊境,三萬黃巾只有幾十人逃脫,其餘全部都在騎兵的追擊下或死或降。
這還沒完,第三天戌時,趙家部曲從真定東南耿鄉亭出發,亥時許包圍黃巾餘部兩萬多人。這裡本身就是趙家的主場,所有賊眾無一人漏網。
訊息傳來,天下譁然,民眾莫不稱趙家是大漢的擎天柱。
先有真定公威震鮮卑,朱崖侯全取交州、三苗、朱崖;後有蒙山鄉候扭轉冀州局勢,青州刺史趙風馬踏連營,不斷肅清膠東半島上的黃巾。
據說靈帝知道後,又是好幾宿都沒睡覺,派左豐親臨冀州。
一方面自然是監督盧植,威逼其即刻向張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