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部分

,大多數人不求甚解。

曾國藩著手尋訪戰船的造法。他問過許多人,沒人能夠告訴他怎麼製造戰船。當時,在偌大一個湖南省,竟然幾乎沒有人知道戰船的形狀和構造。

湘軍最早的做法,是按照古代的辦法,編造筏子,寬七尺,長一丈五尺,將兩頭削尖。設想這樣就可以衝擊敵人的船隻。

可是,經過試驗,發現這種筏子沒用。

曾國藩又想製造大筏,裝載火炮,用來攔截在水面上。他還很想建造艨艟大艦,卻發現這不現實,因為太大的船無法掉頭。

最後,曾國藩專心於製造炮船,但苦於沒有圖紙。他自己苦心思索,改造商船。仿照端午競渡的龍舟,在船上裝設短槳和長槳,如同蛇足鳥翼,以人力對抗風力和水力;逆水頂風也能前進。然而這都是自己發明的,沒有前人的經驗可以借鑑,所以總是無法制定標準。

恰好嶽州營守備成名標來到了衡州。他曾在湘江上做過水盜,對於船炮有一些心得,能夠描繪出廣東的快蟹和舢板的樣子。

曾國藩還伸手向清廷要人才。他請調廣西右江道張敬修率領戰船到湖南,但是這人沒有來。廣西候補道同知褚汝航奉命代替張敬修,到湖南製造長龍戰船。褚汝航在1851年就有過跟太平軍作戰的經驗,現在匆匆從桂林趕來。他能描繪出長龍船是什麼模樣。

不過他們也沒有掌握製造的標準,只能根據對外型的記憶來揣摩。

曾國藩也不求全責備,就下令仿造,和他們一起琢磨,經過多次試驗,將商船改造為長唇寬舷,開炮試驗,果然不會受到後座力的影響。

為了建立水師,曾國藩殫精竭慮。他發現,戰船的一枝槳和一塊船板,如果位置放得不對,就會掛礙,無法開航。後來採用輕質的木材和薄料,才取得成功。至於船舶的大小和輕重,都是他自己經過思考而決定的。總督吳文鎔非常支援自己的這個學生,透過信函與曾國藩探討商量。

曾國藩和駱秉章一樣,也不知道從哪裡才能搞到經費。但他在文宗那裡說話靈便,就上奏請求截留廣東給清軍大營提供的八萬兩餉銀,興辦四千人的水師,置辦兩百條戰船。大的戰船,從五百石到一千多石不等,大炮從兩百斤到三千斤不等。

45

曾國藩一邊造船,一邊繼續鎮壓湖南的會黨起事。

道州人何賤苟手下有四五千天地會的會眾。他在1852年隨太平軍到達武昌後,又於本年春天返回家鄉擴充套件勢力,使他的部下遍佈湘南的十多縣。

他在3月份失去了部將吳玉老十,但他還有足夠的實力與官府對抗。

11月13日,何賤苟率部攻佔常寧,然後撤出縣城,轉戰嘉禾,聯合嘉禾人尹尚英的兩千多名紅巾軍,向藍山轉移。

曾國藩接到地方官府的報告,批示說:這股會黨,實在是湖南的巨患。於是他派出靖州人儲玟躬的五百名鄉勇前往鎮壓。

儲玟躬的五百人開到藍山,初一交手,便將會軍擊敗。尹尚英下令撤掉對藍山的包圍,在藍山周邊各縣遊擊活動。

何賤苟的部隊轉戰道州四庵橋,又與廣西天地會胡有祿所部聯手,打敗清軍總兵安長泰的部隊,斬殺把總呂至貴和王五鑾。

郴州人邱昌道聯合王大才的天地會在興寧的三都起義,邱道昌自稱楚帝,率部打敗郴州的綠營兵和鄉勇,活動在永興縣的油榨墟一帶。曾國藩命令羅澤南派部隊鎮壓。

李續賓回家之後,只呆了三天,又奉命跟隨羅澤南奔赴永興。

曾國藩的幕僚郭嵩燾首倡湘軍興辦水師,於11月22日以增援江西的軍功得到保舉,得了個七品官職,被特授為翰林院編修,到北京上任,暫時脫離了戰場。

駱秉章見曾國藩不肯回長沙,便積極網羅其他人才。他聽說左宗棠已從湖北迴到湘陰,連忙發出邀請函。左宗棠後腳剛進門,駱秉章的派出的快足就跟著到了。

關於駱秉章請左宗棠出山的故事,有個“三顧茅廬”的版本。人們說,駱秉章像當年的劉備請諸葛亮出山一樣,搞了三次誠懇的邀請。其實,用信函來光顧左宗棠茅廬的人,又豈止駱秉章一個!而且,又豈止是三顧!

1853年,咸豐三年(28)

駱秉章請第一次,左宗棠說駱大人“禮意優渥,實為可感”,但不為所動。

不久,新任安徽巡撫江忠源,新頂戴還沒換上,馬上送信給左宗棠,請他去做幕僚,“用詞彌苦”,苦苦相求。

左宗棠還是沒有動心。儘管左宗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