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商號也是看中這點,所以取收縮觀望勢,將周邊分號收縮至項城。若朝廷勝,周口必安定,若項城失守,那必然也是朝廷震動,中原再無安全之地。
卻正因袁保慶智勇雙全,河南巡撫張之萬保舉袁保慶為道員,留河南補用,浙江巡撫馬新貽也力保留浙江補用,竟被各地爭取。吏部卻未批准,而被旨封知府,于山東濟南府。
這就犯難了,即使袁奉堯到了那裡,也少有機會上得戰場廝殺,最多衙門裡討個肥差。
說這麼多實際還是長話短說的年表,只為表清那個年月,項城的爺們是如何努力的。
袁奉堯壯志難酬,心中鬱悶非常,只能亂衝亂撞。一匹孤馬,四里奔波,日出日落,鬱郁而行。如同離群之馬,喪家之犬。
這一路雖然袁奉堯形容滄桑,但壯心不已,而且在風雪之中日加堅韌。那寒夜的陰冷,如冰錐刺骨,不管蝕刻著他的內心,那冷風如刀,刮刺著他的面龐,雙手;那沉重的盔甲如山如拷,日夜壓在他的身上,但這非但沒讓奉堯打消了念,而是緊緊地抓住韁繩,昂頭迎風。寒風吹過,袁奉堯只感覺自己就像一匹奔馬,也預感到,總有一天會馳騁於天地四方。這一路投奔,一路也見到了百姓疾苦,他也清醒了很多,而雄心愈壯。這些個孤單寂寞的日夜,奉堯檢視地形,對應兵書,將古往今來的名將一一數念,雖然孤身一騎,但那氣魄卻越來越磅礴,如同行於千軍萬馬之中,自己在什麼位置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自己正在馬背之上。
同一本遺書,在鳳吟眼裡,是拳譜總要,到了奉堯這裡,又有了另一層感受,感謝嶽王,感謝姬夫子。
“今夫五官百骸,主於動,而實運以步,步乃一身之根基,運動之樞紐也。以故應戰對敵,皆本諸身,而實所以為身之砥柱者,莫非步。隨機應變在於手,而所以為手之轉移者。亦在步。進退反側,非步何以作鼓盪之機,抑揚伸縮,非步何以示變化之妙。”
奉堯甚至開始感謝有這個難得孤獨的機會,讓自己更加看清自己,奉堯就這麼一步一步丈量著萬里荒原,逐漸將個人報復,變成了一種崇拜與效仿。
天無絕人之路,後來竟在僧格林沁餘部闖出一條路來。就在當地有個與他類似的人物,河南布政使張曜。
張曜起初在河南固始辦團練起家,咸豐初年,退捻有功,深得僧格林沁賞識,後賜號霍欽巴圖魯勇士稱號,被招入清軍。一路戰績突出,仕途通暢,知縣升知府,知府升道員,道員升布政使。此後他長期率軍轉戰於河南、河北、山東。亂世投軍,若有勇有謀,再懂得人情世故,很大有前途的。
可不久張曜被御史劉毓楠以“目不識丁”彈劾,降為總兵。
自此,他憤讀書,並鐫刻“目不識丁”四字印,佩戴在身以為自勵。實際僧格林沁在時,治軍頗寬鬆,有擾民之舉,也受過一些建議,但因身份地位在那,都不敢怎樣。此時僧格林沁不在了,張曜以身作則,以己感人,不負王爺重託,之後這一支部隊也是名聲大噪,被人稱為繼湘軍、淮軍之後又一支勁旅。這一年,豫皖剿匪叫急,張曜領命,憤而趕來,正值大展宏圖,刷洗恥辱之機,得遇同出河南團練的袁奉堯,有得知作風驍勇,當下大喜,雖袁奉堯當時只帶得三十餘人,卻也加以重用,自此袁奉堯步入正軌,後在軍旅中請命回鄉考試,中得舉人,之後又遇袁保恆,時張曜已是提督。幾人隨左宗棠出征新疆,平定阿古柏入侵,迫使俄歸還伊犁。
草草介紹,卻也用了些篇幅。當時的大背景也就這樣了,以後寫道袁鳳吟處,就不再提當時的背景了。
袁奉堯因之前疑慮未解,便穩妥了許多,遇事三思而厲行。一直是小心謹慎,不敢大意,大小數十戰,對於自身任務從未有失,也算是因禍得福。但就此事卻一直無解,每當閒暇時便憂心忡忡,不敢張揚。
此事直到曾國藩久戰無功,以病請辭之後,李鴻章接替了曾國藩之職務,收縮防線重新佈局,袁奉堯有機會得見袁保恆才得知了答案。
原來是“一味任俠,必失軍律,必亂軍心。不聽軍令,擅自出戰,按律當斬。因未舉旗,略顯謹慎,不忍殺之。”
那時的袁奉堯渾身冰涼,這在他的仕途頭一步時,潑了一身冷水,上了深刻的一課。自後袁奉堯果然驍勇無畏,又謹慎自律,一生也是如履薄冰,卻總能逢凶化吉。自此與袁鳳吟的逍遙自在,再扯不上雷同。
………【第六十八章 久隱賢能道平常】………
第六十八章久隱賢能道平常
總算把家這邊的情況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