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尚且幼小的劉禪來說,他的勝算甚至更大;眼看一場改天換地的政治風暴,即將席捲剛剛失去荊州,備受打擊的蜀漢政權。
而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站出來主張殺死劉封,殺死一個沒有罪的‘罪人’。雖然這對劉封個人極端不公平,甚至於可說成沒有了天理。但卻事實上挽救了已經搖搖欲墜的蜀漢政權的內部鬥爭,客觀上體現了一名合格政治家應有的決斷力,無形中消弭了一場隨時可能爆發的政治風暴。對蜀漢政權除劉封外的任何人而言,都是再好不過的。劉封要怨,也只能怨自己“生在封建社會,生在帝王家,而自己卻不夠狠,不夠絕了”。
此時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是關於劉封死後的記載“封子林為牙門將,鹹熙元年內移河東”。劉備既然怕劉封奪嫡,那麼劉封他兒子劉林也同樣是個危險人物,幹什麼不一起殺了滅口?不怕他心懷怨恨,圖謀不軌?而且還允許他擔當蜀漢的牙門將?(一種雜牌將軍,換算為品級約五品左右)還是在耐人尋味。
無論劉封是否劉備遺失在外的嫡親骨肉,歷史的結局也只有一個,那就是最終劉禪成為皇帝。而劉備的嫡親長子,卻被湮滅在那些被遺忘歷史的長河當中,永遠無法抬頭。
下回我們將翻回頭來,看看史書記載中的那個劉禪,那個在《三國志。後主傳》中由“建安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立為王太子”才開始正式記載的劉阿斗——劉禪。 。。
第6節 劉禪很黃很暴力
無論劉封是否劉備嫡親骨肉,甚至於無論是否另有劉備嫡親骨肉在益州或荊州出現過,但阿斗劉禪並非如《三國演義》中所言是劉備長子這點,卻是不爭的事實。
透過前面分析過的原因我們可以知道,故此不再復表。
看似“憨厚庸人”的劉禪同志,他的青少年時期同樣不是風平浪靜的;因為事實上他非但不是長子,而且並非正室所生——他老孃甘夫人只是個二奶(妾)。
在三國中有類似遭遇的皇帝,無一不是兢兢業業,即使登基後也還心有餘悸。比如代漢成魏的曹丕,本來是曹魏的開國君主,按說應該顧及不多。但他在稱帝后還常常感嘆“家兄孝廉;自其分也”,就是說“要是我那官居孝廉的兄長(曹昂,死於宛城之役)在,這皇位便應該他坐”。
而看看歷史,曹昂也只是年長罷了,他老媽劉夫人早死多年,其正室地位早就被曹丕之母卞夫人取代,況且讓當時正室所生的嫡長子曹丕如此擔心;更何況這既非長子,又非嫡出的阿斗劉禪呢?
也許有人會說,你前面提出的劉禪非劉備長子,劉備尚有嫡子在世的說法畢竟只是推斷,沒有真憑實據,甚至應屬於荒謬的瘋話。
那麼,我想請大家不要忘記曹丕的另一點擔心“若使倉舒在;我亦無天下”(如果曹衝(字倉舒,曹操寵愛的幼子)還在,這天下也不會是我的)。
有時候老皇帝寵愛皇妃的兒子,是要比皇長子更有資格當皇帝的;自古以來不管什麼風,都沒有枕邊風來得直接、來得猛烈、來得無孔不入、殺人於無形當中。
就算是號稱一代仁君的劉備家情況也是這樣。
由於劉禪之母甘夫人早死,而東吳孫夫人又早早“潛逃”回東吳去了。所以不習慣獨居的劉備,便早早的另結新歡,又找了個暖被窩的吳夫人,他更老當益壯,一下就替劉禪添了兩個官方認可的兄弟——劉永與劉理;同時,也為劉禪這自小沒媽的苦孩子,借題發揮般,在吳夫人之外,又額外找了'一些個後媽',開始了'後宮裡的快樂生活'。
對於缺少穩定童年的劉禪來說,他的精神世界是空虛的。母親早死,父親常常不在身邊,他自幼便缺少關愛與教育,不單沒有母愛,連父愛也沒有。
我們甚至可以武斷地說——從本質上講,劉禪實則與孤兒無異。
由於劉禪自幼孤苦,所以他的童年情緒在其成年後難免會或自覺或不自覺的找渠道宣洩,宣洩到那些“剝奪”,“減弱”他母愛及父愛的人身上;而劉氏家族中能供其打擊的目標,在劉備死後就只剩下吳皇后、劉永、劉理兄弟等寥寥數人了。
說起劉永、劉理這兩兄弟,尤其是提到劉永,我們倒是真該豎起大拇指誇誇。就某種意義上講,他才是劉備最頂用的兒子。
你問他有什麼用?聽過“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老話嗎?在歷史上,他起到了劉禪想起而起不到的作用——延續了劉備一門幾乎斷絕的香火。
是的,劉備家的香火延續最終要靠這位在《三國志》中毫不起眼的劉永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