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5部分

來了一縷思想的清風,他說: “公司不能自稱(絕對不可自稱)是員工的家、歸宿、信仰、生命或命運。公司也不可以干預員工個人的私生活或者員工的公民權。將員工與公司連在一起的,只是一份自願的、隨時可以被取消的聘用合同,並不是一條神秘的、不可撤銷的紐帶。”正確地定位個人與組織的關係,可以為組織和個人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煩惱。那麼,個人與組織應當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呢?“組織需要個人為其做出所需的貢獻;個人需要把組織當成實現自己人生目標的工具。”德魯克用清晰和簡單的語言幫助我們理清了個人和組織的關係。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我們要重新審視曼德維爾的那句“私利邪惡成了公共利益”的格言,100年前,曼德維爾的原則被美國全盤接受。然而,時過境遷,20世紀“美國革命”的真正含義是:企業在管理過程中必須把社會利益變成企業的自身利益。管理者必須繼續把這個基本信念落實到每一個決策和每一個行為之中。這是管理者最最重要的終極責任。

管理的終極之善是改變他人的生活。

ⅩⅨ那國毅推薦序四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

《管理的實踐》,永遠的

“管理聖經”1954年11月6日,彼得·德魯克完成了《管理的實踐》這本鉅著,發明了“management”(管理或管理學)這個名詞。由此,“管理”成了20世紀最偉大的社會創新,也為德魯克奠定了“管理教父”的歷史地位。很多學會都認為,這是到目前為止條理最清晰的管理名著之一。

德魯克總結他對思潮的貢獻是:“我是第一位認清企業經營的目的不在企業本身,而是在企業外部——也就是創造與滿足顧客——的人;第一位認清決策過程重要性的人;第一位認清組織架構應該追隨策略的人。我也是第一位認清,或至少是首先指出,有效的管理必須透過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的人。”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序言(8)

德魯克認為,“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完全可以被稱為一種管理哲學。為此,德魯克也被世人尊稱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管理哲學思想家。

“目標”這個管理名詞是德魯克所發明的,因此,“目標管理之父”也就非德魯克莫屬。

《管理的實踐》提供了觀念、原則和工具,是一套極具系統化的管理知識。本書問世後,不僅在美國一炮而紅,而且在全球各地也都非常成功,包括在歐洲、拉丁美洲,尤其在日本更是備受重視。的確,日本人認為本書的觀念奠定了他們經濟成功與工業發展的基石。

德魯克以其深厚的人文素養,強調人的理想性、價值觀及判斷力,成了組織績效表現的關鍵資源。因此,唯有找對人,擺對位置,從旁協助,才可能有“對”的成果。德魯克對人總是以正面(用人之長)評價,對事則是以負面(高標要求)評估,這是各類組織唯一的最高指導原則。

《管理的實踐》一書即以管理的本質切入——就管理者的角色、職務、功能的認知及其未來面臨的挑戰,有著精闢獨到的見解,掀開了管理的奧秘與實務。

本書以“管理企業、管理管理者、管理員工和工作”三項管理的任務,貫穿整本書的主軸和精髓,並以八個關鍵成果領域、三個經典的問句以及組織的精神豐富其內涵。

ⅩⅩⅠ第一部分德魯克先以一個企業的例項點出了:我們的事業是什麼?我們的事業將是什麼?我們的事業究竟應該是什麼?以及企業的目標、成果與生產的原則。

第二部分德魯克以福特汽車的故事,闡述了“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的有效性管理,同時也呈現出組織精神(即企業文化)的完整性。

第三部分則透過活動、決策與關係等三項分析,深入管理的結構、最終的檢驗標準及績效,同時也說明了五種組織結構之優缺點,與適用的大、中、小型企業及其限制條件。

第四部分德魯克以其“績效為核心的整體觀”,主張僱用整個人而不是一雙手,以IBM的故事,描述了創新的實踐價值,使員工有成就感與滿足感,進而創造巔峰績效的組織。

第五部分德魯克描述了管理者及其工作、決策及未來的管理者是什麼,尤其一再主張“責任”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管理是觀念而非技術,是自由而非控制。管理是實務而非理論,是績效而非潛能。管理是責任而非權力,是貢獻而非升遷。管理是機會而非問題,是簡單而非複雜。能向讀者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