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中的重要地位就是肯定了的。
外國文學的影響
除了作為最傑出的短篇小說作者,魯迅還是最堅持不懈的外國文學翻譯
者之一。和他的弟弟周作人一起,他開創了對俄國和東歐小說的翻譯,收在
1909 年出版的兩冊《域外小說集》中。這兩冊書在商業上失敗得很慘,每冊
只賣出 20 本左右。①
較周氏兄弟遠為成功的翻譯家是晚清學者林紓,他從來沒出過國,不懂
外語。但是當週氏兄弟的譯本出版時,林紓已經出版了 54 種譯書。在令人難
忘的 20 多年翻譯生涯中,林紓譯了大約 180 種書,其中 1/3 以上是在清朝的
最後 13 年中譯出的,其餘的則譯成於民國最初的 24 年。②這在中國現代文學
史上是空前絕後的。
林紓之所以受歡迎,首先是由於他天賦的文藝鑑賞能力和高雅的古文筆
法:在口譯者的幫助下,他能輕而易舉地把握住外國小說的風格和情調。他
曾說他能夠區分一部小說與另一部小說之間的細微差別,如像區別家人的腳
步聲一樣。③作為對唐宋散文有深刻修養的古文大師,林紓養成了對西方文學
的不可思議的判斷力:他認為狄更斯遠比哈葛德高明,並將這位英國大作家
的各種寫作技術與偉大的歷史學家司馬遷和唐代古文家韓愈相比。他的學術
性很強的序言(雖然也許只不過是對自己的譯述工作的理論解釋),肯定能
令有教養的和沒有教養的讀者同樣感興趣。但是林紓商業上的成功,很可能
更與他利用繁榮的文學報刊事業,並使自己的譯述適應流行晚清小說型別的
才能和運氣有關。因為他的絕大部分譯著都屬於社會小說和言情小說這兩大
類;另外,還有相當大一部分是偵探小說和冒險小說(僅哈葛德的作品就佔
25 種)。
正是林紓,這位文言文的大師和文學革命的反對者,為年青一代的想象
力提供了必要的營養:幾乎沒有那一個五四作家不是透過他的翻譯接觸西方
文學的。他所譯的狄更斯、斯各脫、華盛頓?歐文、哈葛德等人的作品,尤
其是小仲馬的《茶花女》,都是經久不衰的讀物。當林紓使現代中國作家和
讀者能夠接觸到西方文學的時候,他的同時代人蘇曼殊則將西方作家變成了
迷人的傳奇人物。①由於他出版了《拜倫詩選》(1909 年)——特別是他翻
譯了拜倫的詩《哀希臘》——蘇曼殊將這位英國的浪漫詩人變成了超凡入聖
的英雄,可能成為現代中國文學中最光彩奪目的西方作家。蘇曼殊將拜倫偶
像化並將自己比擬為拜倫,為中國接受西方文學立下了一個有趣的先例:正
如拜倫被蘇曼殊當作慷慨悲歌的英雄的光輝形象崇拜一樣,自此以後一位外
國作家在中國的地位,就要由他的一生和品格來衡量了:而他的作品的文學
① 關於魯迅在日本時期的早期文學活動,可參閱李歐梵:《一個作家的誕生:關於魯迅求學經歷的筆記,
1881—1909 年》,載戈德曼編:《五四時代的中國文學》,第 179—186 頁。
② 林紓的弟子朱羲胄說林共譯書 206 種,見他所編:《林琴南先生學行譜記四種》,《春覺齋著述記》,1,
第 17 頁。180 種的數字是根據周策縱的《五四運動》,第 65 頁。關於林紓的一生和作品的論述,可參看
李歐梵:《中國現代作家中的浪漫一代》,第 3 章。
③ 見林紓為他所譯的的狄更斯的小說《老古玩店》所作的序,收入《春覺齋著述記》,3,第 5 頁。
① 李歐梵:《中國現代作家中的浪漫一代》,第 4 章。
價值則幾乎不關緊要。
到了五四運動時期蘇曼殊的遺產為徐志摩和郁達夫以及創造社的其他成
員所繼承,發展成一種新的傳統:外國文學被用來支援新的中國作家的形象
和生活方式。由於他們自己膨脹了的自我和崇拜英雄的狂熱,這些傑出的文
人建立了一種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