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5部分

而且只要這些

不足仍然存在,他的愛就將一直得不到報償。為使他從這種進退維谷的境地解脫出來,他聊以自慰的是著

名的鳳凰涅槃式的中華復興的觀念。但是後來,在他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改信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由於

將中國與世界的未來聯絡起來,他從其狹隘的、先驗的民族主義,轉到了人類的整個歷史和人類的偉大使

命上來。邁斯納:《李大釗》,第 22—23、27 和 180 頁。

③ 陳獨秀:《文存》,2(1918 年 9 月 15 日),第 275 頁,及竹內編:《毛澤東集》(以下作竹內本),

1(1919 年 7 月 7 日),第 53 頁。

她探索婦女解放的過程中,向發現了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最早的女性馬克

思主義者之一。她逐漸相信“從前種種,皆是錯誤,皆是罪惡”。④

陳獨秀和李大釗認為,造成中國普遍落後狀況的原因是腐敗的官僚和無

恥政客的扈從們所助長的精神消沉、道德淪喪①和不受約束的軍閥主義。②這

些軍閥及其支持者,毛澤東含糊地稱之為“強權者,害人者”。③中國的這些

強大的害人者都有“帝國主義者”作靠山,獲得這種認識對於這些激進的思

想家們是一個進一步的、極其重要的發現。④這為後來諸如階級鬥爭、剩餘價

值的剝削、受壓迫者的國際大聯合,以及無產階級先鋒隊組織這類概念的應

用,開啟了大門。至此為止,對中國現實的根本認識方面的變化還是逐步的,

儘管接受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已經奠定了。十月革命以及對於巴黎和

會上有關山東的決議的猛省,加速了這種轉變。

如陳獨秀以顛覆罪受審時,在他自己的辯護詞中回憶的那樣,五四運動

標誌了他思想發展的一個轉折點。在那個日子以前,他重新振興中華的呼籲

是針對知識階層發出的;此後,他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勞動人民身上。“蓋以……

世界革命大勢及國內狀況所昭示,使予不得不有此轉變也。”在 1919 年早些

時候,由於他對於資本主義制度和帝國主義分子對中國的壓榨日益敵視,其

理想中的中國形象不再符合盎格魯-撒克遜式的民主模式了。與此同時,李大

釗認為民主在美國已經喪失,聲言反對資本家的剝削。①確實,李、陳兩人對

於民主思想仍都有所留戀,但是是在一種不同的意義上而言。按照他們的理

解,他們的“民主”和盎格魯-撒克遜模式相比,要求廣泛得多的群體參與。

在那年 1 月,陳在《每週評論》——一種激進的期刊——著文,主張需要一

個有群眾追隨的政黨;到 3 月份,在另外一篇文章中,他的思想更達到了某

種類似於人民專政的程度。②在這兩篇文章之間,這份刊物登載了一篇題為《中

④ 見李立三的文章,載《紅旗飄飄》,5,第 28—31 頁;《新民學會會員通訊集》,2,載《五四時期期刊

介紹》,1,第 154—155 頁。

① 陳獨秀:《文存》,2(1916 年 10 月 1 日),第 85—86 頁;和 4(1917 年 3 月 1 日),第 52 頁;石峻:

《中國近代思想史資料——五四時期主要論文選》(以下作《思想史資料》),第 1906 頁,1917 年 2 月 1

日;關於李在 1915—1917 年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見邁斯納:《李大釗》,第 24 和 34 頁。

② 李大釗:《選集》,第 81—82 頁,原載《甲寅日刊》,1917 年 3 月 29 日;陳獨秀:《文存》,1(1916

年 2 月 15 日),第 53—54 頁;《新青年》,3。4(1917 年 6 月);及陳獨秀,同上書,1(1918 年 7 月 15

日),第 222 頁;和 2(1919 年 11 月 2 日),第 387 頁。

③ 《民眾底大聯合》,1919 年,竹內本,1,第 61—64 頁。

④ 陳獨秀的兩篇文章,載《每週評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