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否了這個想法。
當年李玄持之所以能夠如此肆無忌憚,一來有著種家的支援,在軍中有著根基,二來,他那太子之位當了可不少年了,在戶部根基深厚,才能做的讓人無所察覺。
眼前這位殿下有沒有那麼大的膽子另說,只說他才剛剛要登上儲位,就算有李吉相助,在戶部也不可能一手遮天。
李吉非是種從端,也不是皇長子殿下的孃舅,犯不上趟這樣的渾水,尤其現在大秦皇位之爭還不見個影子,這位殿下更犯不上做那糊塗事。
這麼一來,趙石也就隱約明白了,這無疑是衝著慶陽,延州鎮軍改編之事來的。
也只有這樣的事,才需要向他這位大將軍開口,得到他的支援。
再往長遠想想,屯糧於慶陽,延州兩處,說不定,就能握住西北各處兵馬的要害,這兩處屯的糧食,必定有大部分是西北各處兵馬的軍糧。
以後勤輜重製約前方將領,這種手段很古老,但同樣十分有效,而現在看來,朝廷也需要用這樣的手段,來掣肘西北各處兵馬。
這無疑是戶部的訴求,趙石再次望向李吉的目光,已經凌厲了起來。
他這裡今天一旦鬆了口,也許明天朝堂上的大臣們就能得到風聲,折匯的罪名還沒定下來,但西北鎮軍的改編之事,已然成了定局。
風聲一出,也許這位殿下,或者是身為戶部尚書的李吉,必定借這兩處鎮軍改編之時,安插人手,將虛弱到無以復加的兩處鎮軍握在手中,同樣也就算握住了西北各路人馬的命脈……
在朝廷而言,這樣做是有好處的,但反對之聲絕對不會沒有,就像趙石,便覺得西北戰事還未徹底平息,就這麼倉促行事,於大軍士氣有損不說,一旦糧道上出了差錯……那簡直不用想。
一旦李吉這樣的人掌控了西北糧草諸事的決定權,拉前方將領後腿的事情,幾乎必然會發生,李吉向軍中伸手的野心,也不是一日兩日了。
好像,皇長子李瓊也有著這樣的**,嘿,不想不知道,這兩位還真是有點志同道合的意思。
(二更,阿草努力中……)(未完待續……)
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大坑
趙石沉吟著,腦子轉的越發快了,如果皇長子登上儲位,入戶部掌權,提出這樣的提議,朝廷沒有拒絕的道理。
但皇長子初掌權柄,就算此議在中書過了,很可能也是為他人作嫁,尤其是皇長子如果成了太子,上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做下此事,李氏又從中興風作浪,很可能會被人認為是太子在討好李氏,鞏固權位。
這樣一來,不但皇帝陛下不會高興,軍中將領也不會再買太子的帳,如此,李瓊這裡可謂是得不償失。
所以,皇長子李瓊需要他這位大將軍的支援……
至於李吉,趙石冷笑,這位戶部尚書大人野心從來不小,也許並不願上面有一位太子壓著,但太子到了戶部,他也不可能反對什麼,不如趁機送太子殿下一個人情,自己還能見縫插針,從中得利。
其實,在趙石看來,如果李吉真是這麼個心思,那就是在玩火,太子是那麼好利用的嗎?到時和太子牽扯必多,長安李氏向來遠離皇位之爭,如今同門下平章事李圃的政見也極為分明。
也就是說,長安李氏能矗立不倒,從來靠的不是什麼左右逢源,他們有著鮮明的政治主張,而李吉這樣急功近利之人,能將李氏帶往何方,真的不好說。
這麼一想,也就清楚多了,趙石拱手,正色道:“此等軍國大事,私下議之,很是不妥。趙石不敢多言。還請殿下恕罪。”
李瓊眨了眨眼睛。李吉微微抬頭,顯然,這樣硬邦邦的拒絕,讓兩個人都很吃驚。
這簡直就差直接說了,你還沒登上儲位呢,操那麼多的心有點多餘,等你登上儲位再談其他不遲。
李瓊年輕,雖自小便被教之以權術。但城府畢竟淺了一些,臉色當即便有點陰沉,顯然是有點惱了。
但趙石哪裡會怕他,微微抬頭,注目在他身上,竟然沒有一點回避的意思,臉上似笑非笑,不一時,李瓊就被他盯的有些發毛,眼光開始閃爍了起來。
趙石笑了笑。心道,毛還沒長齊呢。就想以勢壓人,等你真登上皇位,還不反了天去,這個時候,心底裡對這位皇長子其實已經沒什麼好感可言了。
隨即,他便扭頭對李吉道:“李大人,戶部之事,我本不打算說什麼,但既然李大人在這裡,我便跟李大人說幾句肺腑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