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給一些官員送禮,之後那些收了禮的官員直接被弄進了按察使衙門,立即大同城內城外就是一番震動。
今年,去年加起來,人頭也掉了不下十個,聽說太原那邊掉腦袋的人更多,這麼一來,不管怎麼說,這段日子還是不要給自己惹事為好,順便將幾個送禮不成,嘀嘀咕咕的傢伙記下來,說不準什麼時候找到好機會就能收拾了這些不恭敬的王八蛋呢。
不提這些蠅營狗苟之事,趙石略略梳洗完畢,去尋到種七娘和達達兒真,夫妻三個聚在一起,吃了一頓安生飯。
見種七娘兩個都是滿臉疲乏,讓她們自去歇息,而他則又將府中幾個管家,親兵衛士都叫過來,略為佈置了一番。
這才帶上幾個親兵,出府徑自往軍營方向而去。
因為回城之後,多數在應付柳世源等人,軍營這邊也沒細細安置,這些從草原上回來的軍兵,,受慣了草原上的凜凜寒風,見慣了草原人的野蠻強橫,一個個脾性都是見長,若無安撫一下,還真讓人擔心,會不會鬧出什麼亂子來。
到了軍營,將將領們招來,略為安排了一下,主要是再次告誡眾軍,嚴守軍規戒律,不得生事云云。
當然,百戰歸來,也會給軍兵們適當的放鬆機會,可以輪流出去走走,鬆緩一下精神,接著便是在軍營中轉了一圈。
讓人滿意的是,大同這裡軍營準備的很是完備,並無什麼可以指摘之處。
等到趙石帶人迴轉的時候,已經是月上中天的時候了……
一夜無話,第二天,宣撫使府才算真正的熱鬧起來。
先就是宣慰使柳世源偕同按察使鄭鐸前來拜訪,這次,就是正經的下官拜見上官的禮數了,而且,談的也是河東這兩年的變化。
從柳世源口中說出來的,多數都是政務民生上的事情,而按察使鄭鐸,則說的是刑獄之事,以及這兩年對於河東官場的整飭之種種……
一談就是兩個多時辰,索性,趙石便讓人擺上酒菜,邊吃邊說。
對於兩人口中的多數舉措,趙石都是支援,不過在商人上,趙石卻告誡於柳世源,起碼在近兩年間,來往於大同的商隊,科以重稅是一定的,而且,是隻準出,不準入,也就是說,沒有大秦開具的通關文書,任何草原商隊,都不準進入北方邊關。
來往商隊,出去多少人,回來少了可以,但如果多了,全部拿問扣留,杜絕一切外間諜探從北邊進入大同境內的可能。
尤其是大同這裡的各種軍器作坊,都要嚴加看管,閒雜人等,一律不準靠近,而且,從明年開始,在雲中草原上設立邊寨的事情也要開始做起來了……
至於驛站和道路,也要派人出去勘察,做好準備,說不定什麼時候,在草原上便要築城,如果是那樣的話,就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大同這邊也要做好準備,而且,邊關重鎮,要有個邊關重鎮的樣子……
(月初求月票,阿草上個月除了月初,就沒怎麼求了,這次重整旗鼓,大家支援啊……)(未完待續。手機使用者請到m。閱讀。)
第十二卷千秋功業需百戰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喜事
“大同作為河東重鎮,北地之邊塞,它的目的只有一個,駐軍備邊,你們要記得,在這裡為官,目的也只有一個,就是隨時為將要到來的戰事做準備……”
趙石說話的語氣很平淡,不過其他兩個人聽的都很認真,不敢有半點分神,回去之後,還要仔細琢磨在這裡聽到的每一句話,因為從這位大將軍,河東宣撫使大人口中說出來的每一個字,可能都要關乎許多人的命運,比朝廷的諭令還要重要的多。
一個理解錯誤,很可能之後便會犯錯,在他們這個位子上,犯錯是要付出極大的代價的,什麼是揣摩上意,其實這就是了。
趙石的話還在繼續,“這裡北邊就是茫茫草原,東邊就是河北金國地界,這裡和長安縣,京兆府不一樣,這裡的百姓再是富足安樂,沒有大軍駐紮,也如無根之萍,所以,今後所作的一切,都要問自己一句,對將要到來的戰事有沒有好處。”
“比如這來來往往的商隊,很可能就有西夏,金國人的探子,東北的蒙古諸部在跟金國人交戰,眼睛不知什麼時候就能瞄到河東,兩位大人在這邊塞之地為官,心思可不能總用在百姓身上……”
兩人幾乎同時離座,拱手道:“大人教誨的是,下官等一定謹記在心……”
趙石擺手,讓兩人重又落座,接著道:“要說,河東應該是個出英雄的地方。卻讓女真人給糟蹋了。近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