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李承乾,多出了無數心事,趙石心裡暗罵,這老匹夫,低頭之後還要給人出這麼多的難題,簡直就是天生的冤家對頭。
不過話說回來了,有了李承乾的一力支援,廷議之時,又多了幾分的把握。
若是李圃那邊沒什麼反覆,明年的戰事也就基本上定下來了。
之後要考慮的,則是各路領兵將領的人選,以及兵員調撥,糧草輜重等事。
在這個上面,趙石已經想了許久,唯一為難之處,其實還在大將軍折匯身上,此人因前兩年之功,已經晉了一等伯,封侯也只是早晚間事。
這一戰,繞不開此人,折家現在也沒個動靜,估摸著是西北戰事,對摺家好處多多,無意阻之罷了。
不過和此人之積怨,已是難解。
將其調離西北?
別說笑了,當初長安之亂後,將其人從河洛弄到了西北,以張培賢代之,那還可以說是順勢而為的話,現在在西北滅夏之戰前,調離此人,以折家之底蘊,鬧出兵變之事來都不稀奇。
而以其人身份地位,領一路兵馬,獨當一面,幾乎是必然的結果。
旁的趙石到不怕什麼,也斷不會將其留在後方,作為大將軍留後來用,只怕是,戰事膠著之時,此人抗令不遵,與大局有損罷了。
要知道,西夏多山,還有戈壁,沙漠,訊息傳遞不便,所以在開戰之前,定然要做好各種準備,在大略上,也要說個明白,但那裡的地勢也決定了,許多之前的謀劃,並不一定能成,所以還要靠將領們的臨機決斷。
這會給領兵大將們許多的自主之權,一旦有人心懷叵測,要行那爭功之事,連趙石都無法全數控制的了。
折匯會不會爭功?這根本不用問,折匯此人的膽子大著呢,又與趙石有著積怨,一旦離開視線,此人必定會將趙石的安排都當做耳旁風,這是十分危險的,很可能會影響整個戰局……
對於這個,趙石還在思量,卻也要瞧瞧西北鎮軍的情形再說。
西北鎮軍這些年其實與以往沒什麼不同,還是大致分為三個部分,一個便是延州鎮軍,也是西北鎮軍最精銳的一部,這個不必細說什麼。
接著便是慶陽鎮軍,位於延州側後,卻也是大秦西北重鎮,無論當年還是如今,都是大秦囤積糧草的地方。
趙石許多舊部,都是出自慶陽府鎮軍,論起來,不如延州鎮軍精銳,放在當年,卻也屬於大秦一等一的強兵了。
不過這許多年過去,那裡的兵馬還能不能稱之為精銳,實在不好說,畢竟,除了前幾年那一戰之外,西北再沒有什麼戰事了。
之外的一部,則是戍守著西夏和大秦接壤之處眾多邊寨的戍兵了。
當年,許多西軍將領,都曾於這些邊寨中與西夏人你來我往的見過陣仗。種家。折家。楊家子弟,能成才的,幾乎各個都是從這些邊寨中起步的。
就連兵部尚書李承乾,曾為兵部侍郎,如今則忝為河中宣慰使的段德,都也曾守過寨子。
可以說,擱在十幾年前,這些邊寨戍兵。才是大秦最精銳的人馬,一個個從其中走出來的將領,多數都是用西夏人的頭顱和鮮血,染紅的官服。
但那也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如今那些邊寨戍卒,還能不能和當年相提並論,真的不太好說。
折家實力從西北漸轉至東軍,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所以,兵馬到底如何徵調分配才來的妥當一些,還要到了地頭。才能有個清晰的認知。、
有著張家在西北,到也不算什麼難事。
而趙石自己這裡。也根本沒想著徵夏大軍的主帥之位會旁落他人,現在沒人能爭的過他,只瞧折家悄無聲息,就明白,西北戰事一起,他便是想當然的主帥人選,根本沒人能夠與他相爭。
不然的話,折家哪能如此平靜,還不早早為折匯造出些聲勢出來?
折家到是好像聰明瞭許多,只等著吃現成的了,但比起大將軍折木清在的時候,卻已經少了許多的霸氣,藏頭露尾的行徑,在折匯當上家主之後,便沒少出了。
想著這些沒完沒了的心事,不知不覺間,興國公府的大門已經在望了,侍衛在程書奇的吩咐之下,早已先走一步,去到府中傳話,迎候國公回府。
回到府中內宅,趙石洗漱一番,先去李金哈那裡瞅了瞅,除了逗弄下活蹦亂跳的女兒之外,還要問問那位的飲食起居,府中多了這麼一位,不慎重一點是不成的。
直到將女人弄的癟著小嘴兒,眼淚汪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