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40部分

力碼字攢稿,爭取不斷更,但不得不說,真的很難啊,阿草算了,要想保持穩定的更新,至少要攢五十章,一天寫兩萬字,一下阿草就頭大了,咱們過年一天一更成不。)(未完待續……)

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整編

皇帝出巡,在歷代以來,都不少見……

當然,皇帝出巡都有著錯綜複雜的政治意味,除了昏君,沒有哪位帝王會倔強的認為,出巡是為了給自己找樂子的。

封禪泰山自不必提,往來於兩京之地是漢唐帝王們最願意幹的事情,巡幸江南也也帝王們的最愛。

但大秦的歷代君王,足跡卻很少踏足於長安縣境之外。

這跟大秦疆域不夠廣闊,以及歷代君王少有功績,甚或是國庫無法給予他們這樣的靡費都有著直接的關係。

諸侯割據,君王們想要出去走走,不但沒有必要,而且還有風險。

但現在,大秦的皇帝陛下可去的地方多了起來,而且,大秦這些年來的功績,以及豐盈的國庫都足以支撐他們完成一次出巡任務。

不過皇帝陛下的旨意,還是遭到了群臣的激烈反對……當然,這也不足為奇。

這是群臣的職責使然,即便是有些臣子很想跟皇帝陛下一起出京走走看看,這個時候也不得不上書勸止。

皇帝陛下在群議洶洶之下,堅持了幾天,“只好”收回成議,改為由太子李珀代天巡狩……

在群臣眼中,皇帝陛下算是採納了他們的諫言,卻也稍稍堅持了自己的意思,於是,相互之間,也就有了餘地。

反對的聲音雖然依舊不止,但得寸進尺的人只是少數,在大秦的政體之下。想跟大秦皇帝來死諫的那一套。純粹是找死的行為。

中書的老大人們明智的選擇了避讓。畢竟,太子出巡和皇帝陛下御駕親臨是完全不同的,而且,太子殿下剛從吐蕃回來,便有可以去大同,這也是太子殿下位置穩固的一種體現,沒有必要死攔著。

於是,中書的老臣們開始準備起了太子出行的事宜。朝廷上的議論也漸漸平息了下來,這事也就這麼定了。

到是在隨行人選上開始進行甄別考量,太子殿下代天巡狩,算得上是朝廷一等一的大事,也是大秦皇家第一次巡狩於外,所代表的政治意義非同凡響,所以不能不審慎對待。

其實,這個時候最後悔的要數翰林待詔沈鶴了,要是早知道皇帝陛下決議出巡,他這裡自然便有言辭可以打動皇帝陛下。要知道,成都府那裡還有皇家行宮在呢。

若是太子殿下能出巡蜀中。對於蜀中臣民而言,都將有難言的好處,尤其是對於如今漸漸陷入困境的朝中蜀人官員,也可以藉此陪著太子殿下走一圈,緩解一下因科舉案而帶來的壓力。

不過現在嘛,皇帝陛下心意已定,也就沒有他施展的餘地了,在他看來,真的是錯過了一次大好的機會。

不過不管怎麼說,這件事在成武七年二月初的時候,終於塵埃落定,朝廷上下都開始緊鑼密鼓的準備太子出行的諸般事宜了。

而在大秦成武七年正月,朝廷上還在為皇帝陛下出巡之議鬧的不可開交的時候,京軍的整編已經悄然開始。

實際上,這樣的事情不可能一點動靜都沒有,但卻被皇帝陛下擾亂了視線罷了。

而京軍整編,變動可也不算小。

掌握羽林左右衛兵權的李金花,再次晉羽林中郎將,不過對於羽林中郎將的職責,朝廷有了改動。

羽林中郎將掌羽林左右衛,駐於長安之西,不再擔負輪值皇宮,駐守長安四門等職責……

駐守西山皇陵,值守京中各衙署,協助國武監整訓生員等等職責,都落在了羽林左右衛的頭上。

這裡面顯然有著大將軍趙石的影子,多年以來,羽林左右衛在皇位爭奪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這一次,羽林左右衛終於算是稍稍脫開了京中的漩渦,將自己弄到了一個稍微超然一點的位置上。

而皇帝陛下也就此表明,一直在提的遷陵之事,要暫時作罷了。

不過,李金花雖然重任羽林中郎將,但就職責而言,卻沒有過去那般舉足輕重了。

這無疑是大將軍趙石做出的最大讓步,十幾年間,大將軍趙石其實一直死死握著京軍兵權,掀起了無數風浪,讓人喘不過氣來,而現在,藉著京軍整編,大將軍趙石控制京師防務的時代,也就此終結了。

不過如此一來,羽林左右衛徹底淪為了晉國公趙石的家兵,李金花晉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