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部分

家報紙都會不吝版面,甚至不惜大肆炒作。楊錦麟的《臺灣行腳》起因不過是獲邀隨眾多年一次尋常採訪,算不上獨家享有,但能連續十天刊發在《香港商報》的要聞版,其份量已經不言而喻。

楊錦麟的連續報道《臺灣行腳》一經刊出就得到各方面的關注,迅速脫穎而出,並被轉載。最終,這組報道贏得香港報業公會年度最佳新聞寫作獎之特寫新聞組冠軍。這也是迄今《香港商報》贏得的最高榮譽。

喜訊當然令人開心振奮。從得知獲獎訊息,以各種祝賀的名義,慫恿楊錦麟請客的酒局飯局,頭兩輪是老楊自願挨宰,接下來仍沒完沒了,近乎“ 敲詐”。酒桌上的熱鬧場面足令每一位參與者記憶猶新,開懷暢飲,酣暢淋漓,調侃罵俏,每一場慶功酒都不免放倒幾位。等到後來楊錦麟的獎金終於到手,細算下來楊錦麟早已入不敷出了,但他還是喜滋滋地又一次犒勞了大家。“ 開心就好,錢是個王八蛋!”這是他著名的口頭禪。

四、臺灣行腳——“ 世紀末的臺北很‘政治’”

1999年,楊錦麟獲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邀請,與香港十多位傳媒人專程赴臺訪問考察,行期四天。

與若干年前,即使供職專門機構,也只是在海峽這邊眺望、揣摩,紙上談兵地研究當代臺灣問題,卻未有過實際踏查和親歷感受截然不同。在香港,以媒體人的身份,楊錦麟已經不止一次地考察過臺灣。臺灣於楊錦麟雖然早已瞭然於胸,但他仍然重視這次旅程,認真做好一切的準備。

穿行整個臺灣,四天匆匆的行程,楊錦麟與臺灣各個主要政黨高層及政治熱門人物面對面對話溝通,增加了對臺灣風起雲湧的政治局勢演變過程的感性認識和把握。同時,他還不放過任何一個與臺灣“ 原居民”、“ 外省人”、“ 臺南人”、各色人等的實際接觸。

以一個香港媒體人定位,他感到,“ 港臺政治文化背景不盡相同。但是,這種交往和接觸卻可以增加彼此之間的瞭解;而瞭解越深入,就越有增加共識的基礎”。而瞭解臺灣社會的實際情況,瞭解臺灣民眾的實際想法,不能只是採取“ 隔岸觀火”的觀察方法,也不能總是“ 隔靴搔癢”地說一些套話。

此行,他的一個取態是入鄉問俗。

和楊錦麟一起回到1999年5月底的那幾天。

那次訪問主題是對2000年臺灣選舉情勢實地觀察。可以看作是對2000年臺灣“ 大選”實戰的一次演練和先行一步。

五月的臺北盆地,適逢梅雨季節,天氣變幻無常。時風時雨,乍暖還寒,正如臺北的政治氣候。離所謂“ 大選”還有將近八個多月,但楊錦麟一行剛一落地,提前開打的選戰戰況吃緊,種種傳聞撲面而來。

臺北的天空很“ 政治”。臺北的計程車司機和北京“ 面的”司機一樣,開啟話匣子就能高談闊論,百無禁忌。論起政治來都是一套一套的,人人皆有權威看法,個個都是獨家觀點,楊錦麟一眾外地人見狀,無不歎為觀止。

這一次是例行採訪——“ 政治味”很濃,行程密密匝匝,全部按照事先的安排,記者們絕對不可能像旅行者、觀光客那樣悠遊自在。但畢竟是針對選舉情勢的實地觀察,接待單位儘可能安排香港媒體人士,與大熱門人選直接接觸對話,採訪物件堪稱臺灣當今政治舞臺等量級人物,就不足為奇了。這其中,包括民進黨的###、林義雄、許信良,國民黨的連戰、馬英九、章孝嚴(日前已更姓為蔣),以及宋楚瑜、蘇南成,等等。最後,雖然連戰、宋楚瑜因無術分身,緣慳一面。但楊錦麟都一一為他們每位勾勒出惟妙惟肖畫像,並清晰地帶出了圍繞在這些顯要人物周圍,臺灣的政治生態、世情民生。

多維度多向度……香港的視角(二)(4)

楊錦麟的一組臺灣行腳,說起來已經是上個世紀的話題,但今天讀來,感覺依然是單篇不乏看點,系列足夠韻味。當年的新聞獎總評委金庸先生,專門為此寫下一段評語,並親自為楊錦麟頒發了這個獎項。

這項迄今《香港商報》所獲得的最高榮譽,獎牌迄今仍然鄭重地掛在《香港商報》的榮譽室,每一個到訪者都能得以見證。

五、2000年,臺灣“ 大選”現場發回的報道

2000年,千禧之年。

臺灣政壇動盪,楊錦麟受命往臺灣採訪選舉。此時,他已客串鳳凰衛視的特約嘉賓。作為臺灣問題專家、時事評論員的角色,楊錦麟給自己的定位是,訊息變動紛至沓來,幫助讀者觀眾辨識真偽、辨別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