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新開辦欄目生命最容易夭折的脆弱時期,《有報天天讀》能否幸運過關,楊錦麟也捏過一把汗。

“ 坐觀風雲起,點評天下事”,資訊量的豐富,表達的率真、不造作,越來越多的觀眾終於被吸引到《有報天天讀》節目中。《天天頭條》、《天天有話兒》、《天天兩岸行》……甚至連節目最後“ 點題一個字”都不乏追捧者。因為喜歡,所以喜歡。甚至主持人的體型、口音,“ 無法克服也沒有必要克服的瑕疵”,一樣照單全收。

觀眾手中的遙控器,最終表達出超乎尋常的認同。《有報天天讀》最初十二分鐘的設計,是依照鳳凰新節目嚴格的製作流程;節目漸行漸長,延時加料,最後固定為三十分鐘,當然是順應觀眾、順應市場。節目收視率也像一個奇蹟,在數十檔鳳凰自制節目當中,先是毫不費力地進入前二十五名,一路過關斬將,很快躋身前十五名、前十名,接著進入前三甲,後來牢牢地佔據榜首。

txt小說上傳分享

2003年,春天的口水(11)

據央視—索福瑞媒介收視資料顯示,《有報天天讀》一度成為僅次於CCTV1《新聞聯播》的中國第二高收視欄目;同時,楊錦麟還開創了鳳凰衛視年度個人欄目最高廣告收入的佳績。

從年初觸電,踉踉蹌蹌地登上熒屏,一躍晉升電視名人之列,楊錦麟的一夜成名好像“ 大躍進”年代的大放衛星,讓人有些不可思議。而2003年,各式讀報節目濫觴熒屏,成為內地電視臺節目創新最直接、最見效的收穫——沒有讀報節目的電視螢幕,沒有談資、缺乏亮點,幾乎是不完整的。

“ 轉檯風波”幾乎釀成事件。一度《有報天天讀》節目調整,由鳳凰中文臺移至資訊臺,竟引發觀眾和網民的“ 強烈抗議”,直到節目原樣、原時段重新恢復,這場風波才算是平息。

當然,這些是後話。

權威人士稱,2003年是鳳凰進一步確立其國際性媒體地位的一年;而對楊錦麟來說,這一年,知天命、知遇鳳凰、知遇電視熒屏,一杯清茶、一身唐裝、一家觀點,一不留神就成了“ 電視時代最眼尖的讀者”,《有報天天讀》成為年度最具創意節目,同時確立了楊錦麟這位電視“ 新人”的媒體地位。他身體力行的讀報人論政“ 拔火罐”功能與職責,開創的差異化讀報的先河,無意中成為了獻給自己五十歲生日最好的禮物。

。 最好的txt下載網

“中華讀報第一人”……讀報點點評(1)

楊錦麟與鳳凰衛視同事合影

一、“ 花”“ 發”不分,“ 這廝總是將‘幸福’讀作‘ 性壺’”

在鳳凰,主持人的概念與內地電視臺大相徑庭。

簡單地說,主持人採編播合一正是鳳凰所尊崇的。作為鳳凰的成功經驗之一,管理層對節目的管理,主要任務是隻講述節目樣式,往往在把創意交給主持人的時候,其實是拿出了一個寬廣的舞臺,如何施展就是你的事了。如此巨大的空間,使得實際操作層面各路主持人在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上都表現出相當的獨特性,具體到《有報天天讀》,楊錦麟也是如此。

作為學者、報人、專欄作家,豐富的閱歷,經年的積累,採編對楊錦麟來說當然不成問題。然而,沒有任何電視、播音專業訓練和所謂“ 科班”背景,卻要面對鏡頭侃侃而談,靠一張嘴吃飯,“ 國語不準,英文走調”一度成為這傢伙最大的詬病。踉踉蹌蹌,摸著石頭一路過來,人們終於接受了楊錦麟大氣之下的不完整。

楊錦麟的人生經歷有著很強的時代印痕。在社會大潮裹脅之下,他的個人際遇頗有幾分戲劇色彩,充滿了動盪和不確定;而他的每一次轉型,積澱成閱歷,都豐盈、充實了他的人生,提升著他的自我價值。返鄉之後的高考,畢業留校,潛心學問,香港十五年間頻繁地變換工作,每一次,楊錦麟總是勇敢面對新的嘗試,坦然接受命運的挑戰。

人生旅途,相遇鳳凰,相遇劉長樂、王紀言兩位“ 伯樂”和他們不拘一格的創意,加上鳳凰衛視另一位早就瞄準楊錦麟的副總裁鍾大年極力推薦,結緣電視,雖然是他幾輩子都不曾想到過的事,但緣分的不可言說,恐怕也正在於此。

加盟鳳凰衛視,新乳酪的確誘人,同時考驗著新人楊錦麟。

楊錦麟非常清楚,內地電視節目主持人或播音員,作為一個行當,按照科班標準,除了要有完美的聲音,還要經過嚴格訓練,標準發音是要素之一。他曾經自嘲:“ 按照當下最科學和傳統的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