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天讀》早已不是開辦初期的捉襟見肘,時至今日卻依然維持著低成本運作。如今,越來越多的報刊,期望自己的版面能出現在電視上,希望能借鳳凰衛視、楊錦麟的金口,更廣泛地傳播,並以此為榮。記者、編輯們如此,老總們也概莫能外。楊錦麟似乎富裕起來了,內地包括東南亞等越來越多的主流報刊,往往搶著在完成報紙清樣的第一時間,立刻透過網路傳送給香港的楊錦麟。楊錦麟成為了越來越多報紙名副其實的第一讀者,鳳凰衛視也因此擁有了國際、國內間更廣泛的紙媒資源和資訊通道。

“ 借船出海、借雞下蛋”的資源策略、拿來主義,著實讓鳳凰獲益良多,成功的例證比比皆是。彰顯特色的改造、為我所用的整合,鳳凰總是有自己的辦法。有人戲言,鳳凰節目是“ 剪刀加口水”,《有報天天讀》更是如此。但真能把一檔節目做到有人追捧,下午一點按時守在電視機旁,非要等著這道“ 飯後點心”才心滿意足,怕是單憑口水嘩嘩無論如何也噴不出來。

“ 你可以不讀報,但你不能不聽楊錦麟讀報。”看似簡單的電視讀報,被頗權威的媒體推舉為“ 年度電視節目”,這的確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電視讀報的節目型別,只是鳳凰諸多資訊集錦類節目的其中一檔。《鳳凰早班車》、《媒體大拼盤》、《時事直通車》、《新聞點點評》等等,不外乎都充當著二傳手的角色。對於並不新鮮的資訊,對於大同小異的節目型別,楊錦麟只能用自我鮮明的個性區隔著相互的重疊,在似曾相識之間烙下深深的楊錦麟這傢伙的痕跡。把握火候、拿捏分寸之間,個人魅力、風格特徵,楊錦麟把資訊傳播變成了最具個性化色彩的風格傳播。

然而,低成本運作始終是一把“ 雙刃劍”。

作為一個商業電視臺,成本低廉既是相對弱小時面對慘烈競爭,維持生存、精打細算的應對策略,但多少也帶些迫不得已。同時,低成本、小製作,也使得鳳凰邁向所期待的具有國際影響力媒體程序,尚需假以時日。

六、一月下來,《有報天天讀》二度加時,擴充營業

時常也會以人生規劃、經營之類的理念灌輸提點後輩的楊錦麟,從小就不乏對未來的種種憧憬和嚮往——即使在他僅讀了幾個月的初中,就奔赴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知青歲月;在他終於病退回城,當起街道臨時工,穿行在廈門陰溼的地下,楊錦麟都一路懷揣夢想……但到鳳凰之前,無論如何他大膽設想、多次轉型,電視節目主持人都不曾在楊錦麟的事業規劃之中。

鳳凰斗膽把沒有絲毫電視經驗的傢伙推上螢幕,這是鳳凰的靈活性。

楊錦麟成名後,“ 性感的糟老頭”的封號不脛而走。對此,時常有媒體拿來調侃,向楊錦麟考證。楊錦麟連連自謙,“ 千萬不要以為我和性感有什麼聯絡,我也不覺得自己很有魅力”,不過,那個“ 糟”字,他還是蠻喜歡,認為這是含金量最高的。“ 有空的時間,可以盡情地在這個糟字上浮想聯翩,哈哈!”要說《有報天天讀》最開始的幾期,確實有點兒糟不忍睹——沒有新聞現場、沒有動態畫面,電視所擅長的影像、現場聲統統沒有;有的只是一個“ 糟”老頭,幾張樣報,和一口未經訓練且發音不準的原音,鼓譟喧囂,稀哩嘩啦擠滿了電視螢幕。

《有報天天讀》的節目流程大體這樣:每天,楊錦麟會從超量的報紙雜誌中進行篩選,替觀眾找出有價值的資訊和資訊,充當大眾的資訊發掘者、管理員、新聞DJ。從資訊來源方面,確切地說,楊錦麟案頭上數十種報紙雜誌堆積如山,沒有法眼是很難沙裡揀金的。

電視讀報,理論上說來是對電視話語資訊進行重新發現、開掘的產物。聲畫兼具雖然是電視的強項,但電視視覺化的傳播一般來講是難以達到文字媒體抽象表達的水平。報紙上的觀點類內容,一直是電視的軟肋,報紙擅長的深度評論與分析,恰恰是電視所欠缺的。由鳳凰最先啟動,《有報天天讀》讀報類電視節目,透過摘報、讀報,集中報紙、電視兩大媒介之長,使得電視在報道事實之外,援引報紙言論增加電視報道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電視自身理性與深度不夠的缺憾,同時增大了資訊量。

而楊錦麟充分利用香港媒體的這一身份、體制差異,點評國內外主流大報的社評、頭條,獨闢蹊徑的報道,再加上自己的解讀,個性化表達。《有報天天讀》就這樣開啟了一扇對內地觀眾而言全新的視窗,一條對電視而言另類的路徑。

國外有研究資料表明,百分之五十的電視欄目,其壽命在一年左右,而初創階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