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再見之期。我還要帶滿振先這小子去永順見他的狗屎叔叔滿澀谷,告辭了。”說著,那虯髯大漢一把拎起地上顯是被點了穴道的滿振先,大步流星地往西北方向而去,不一會兒便消失在夜幕之中。

這一晚,張尋手捧失而復得的“虎王劍”,久久未能成眠。

風和日麗,天氣晴好,大客船雖是逆水而行,但帆桅高聳,水手賣力,速度卻自不慢。這日黃昏,它停靠在桃原始碼頭。

桃源本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縣城,但自從東晉時大名士、大才子陶淵明一篇《桃花源記》寫成,天下傳抄,膾炙人口,頓時桃源成了普天下人嚮往的純潔聖地,是躲避攘攘紅塵、俗世冗煩的逋逃藪。張尋自幼熟讀《靖節先生傳》,對桃源風情自是嚮往得緊。船一靠岸,他便一個箭步踏上陸地,趁著天未黑透,按船上水手指點的方向去探訪心儀已久的“桃源山”。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六章 救難(4)

桃源山位於桃源縣城的西南,距城約三十里,而沅江碼頭卻在縣城的東面,路程並不算太近。張尋一邊在心裡默誦著《桃花源記》中的名句,一邊施展絕頂輕功,如飛前往。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

黃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

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

桑竹垂餘蔭,菽稷隨時藝。

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荒路曖交通,雞犬亙鳴吠。

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制。

童孺縱行歌,斑白歡遊詣。

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

雖無紀曆志,四時自成歲。

怡然有餘樂,於何勞智慧。

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異源 ,旋復還幽蔽。

借問遊方士,焉測塵囂外。

願言躡輕風,高舉尋吾契。

不到一刻鐘,張尋已經站在了桃源山上的桃源洞口。天色已經很暗了,又加山上古木參天,遮蔭避光,故而此時已然遊人絕跡,保持著一份空空的靜穆和岑寂。張尋身懷高深內功,基本能夠在黑暗中視物。故而,迤儷行去,他看到桃源山上山坡、溪流遍隨桃樹,正開得轟轟烈烈,沿途亭閣又均依陶淵明的詩句命名——桃花溪、千丘池蜿蜒曲折,“高舉閣”傍水熱築,奇特挺秀。還有密密栽植著的羅漢松、摩頂松、空心杉幹直葉繁,煞是可觀。始建於唐代的“桃花觀”和建於明代的“方竹亭”及“遇仙橋”等古色古香,也頗可觀。張尋便這樣緩步登山,拾級而上,最終站立於桃源洞前,久久地凝立靜思。

桃源洞口有一塊石碑,巍峨古樸,令人起敬。張尋默讀上面的碑文:“桃源洞,吾桃源之至寶也,又名秦人洞、白馬洞……”,彷彿全身心都浸沒在“桃花源”的氛圍之中。他心地澄靜,只覺自己的靈魂在與古聖賢哲五柳先生陶淵明緊緊擁抱,促膝細談。這份感悟好似一道閃電劃過,照亮他的意識深處。他這才明白原來自己多年來一直悠然神往的便是一種祥和寧靜,恬淡自適如桃花源的境界。無論是尋找我父親還是父子相逢之後的聯袂行俠江湖,都是為了同一個目標——讓這世界消弭了仇恨與爭鬥,無論自己還是別人都能夠全家團聚,安享天倫之無上樂趣!想到此,張尋的雙眼略略有些模糊,在他的眼前浮現出一幅美麗至極但又遙遠至極的“桃源”圖景,嘴角不禁露出了一絲淡淡的微笑。

帶著這縷淡淡的微笑,張尋緩緩踱下山去。驀地,他覺得身後有人,而且不只一個!他再屏息靜氣地傾聽,果真捕捉到七、八個人的呼吸聲。張尋不禁又微微地笑了一笑——他滿意於自己的警覺性,因為自從那晚在常德失劍而又復得劍,他就萬分感激那位不知名的虯髯大漢的諄諄告誡,開始時刻注意提醒自己眼觀四路,耳聽八方,以防有宵小暗算。

張尋想,從身後這七、八個人的走路和呼吸聲來看,他們的武功並不甚高,憑自己的“二十四手潑風劍法”、“三十六招大破敵拳”和“七十二手梅花劍”,甚至都不用藉助虎王劍的神力便可以輕而易舉地將他們制住。想到這裡,張尋不由地好奇心起,想著這些人跟著自己究竟意欲何為,故而便故意放慢了腳步,好讓輕功遠遠不如自己的跟蹤者不即不離地纏盯住自己。

不一會兒,張尋已下到山腳。他稍一躊躇,便放棄了他所搭乘的客船所在的東北方向,拔足往西南而去。因為他想雖然自己有十二分的把握打贏這些跟蹤著,但若往原路而回,無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