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6部分

能夠儘快的解決北魏,曹操再次分了三路先鋒大將。

居中的前鋒自然是呂布,統兵五萬直取北魏都城。

右路則交給了關羽,統兵三萬先往東北然後會和了秦朗和秦朗兄弟之後,再從東邊抄回到北魏的最北端,隨即轉身往都城方向南下,算是兜了半個圈子,將北魏東部的所有勢力都清理掉。

同時,關羽坐鎮這一邊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大漢一手扶持起來的柔然部鮮卑就在北魏的東北邊,劉軒可不準備留下這樣一群‘野蠻人’,這群傢伙連鮮卑人自己都搞不定,死硬的猶如茅坑裡的石頭,劉軒對這種傢伙一點好感都提不上。

所以呢,還是滅了吧!

這就是關羽這一路兵馬將要多做的事情,不過以關羽的能力,是不會有任何問題的。

同時,左路也就是往西邊打的先鋒軍,主將則是馬超!

原因不是因為別的,而是曾身為羽林騎主將的馬超,知道的東西要比很多將領都來的多,同時他的忠心也有保證。

因為進攻西邊和北魏西北地區的這一路先鋒軍,將不可避免的會看到一些天災軍團留下的東西。

這些東西……若是叫張飛或者關羽看到了,肯定會有許多麻煩,為了避免麻煩的發生,劉軒還準備將孫尚香派到馬超軍中,做一個類似協調員的存在,避免天災軍團和馬超軍發生什麼摩擦,到時候自己人打自己人可就歡樂了。

這一下就分出了十一萬的大軍做先鋒,曹操再率領二十萬再後,這二十萬大軍做的就不是打仗了。

其實在先鋒將以及其要使用的隨軍將領之後,很多將校就跳著腳的罵鬱悶,因為十一萬先鋒大軍絕對可以將北魏所有的活人外加牲口都給殺光了,他們這二十萬與其說是主力中軍,還不如說是收拾殘局的。

別說沒仗打,而且還要幹一些很討厭很繁瑣的工作。

當兵可不是為了幹這些的。

實際上還有不少人想要拉關係走後門的調動一下,可惜上面詔令都已經下達了,按照大漢的規矩,這命令一下,他們是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的,只能期盼著以後還有仗打。

幸好,還有羅馬帝國以及逃到澳洲的吳國勢力,甚至為了能夠打仗,不少北地士兵開始尋摸是不是得找些南方來的哥們學學水性?要不然漂洋過海的自己能行嗎?若是因為不會水結果被淘汰出了攻打吳國的機會,那也太苦逼了。

“你說,這世界上國家怎麼這麼少呢!”

也不知道誰說的這句話,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倒是讓一群老文臣吹鬍子瞪眼,因為他們是不提倡頻繁的發動戰爭的。

實際上這一次針對北魏的大戰,朝堂上就吵的很兇。

歸根究底的原因就一個,北魏在疆域上和大漢幾乎差不多,雖然兵馬人口糧草以及裝備上都落後於大漢,但遊牧民族的生活習慣以及北方的地形氣候,都是對大漢不利的因素:這批臣子都不是劉軒親近的臣子,他們對大漢的實力實際上沒有直觀的印象,而這一百年的發展下來,有的時候因為變化太快連自家人都不曉得變化究竟有多大,何況是這些不知道的。

所以經常發生這種用以前的老眼光做出判斷的事情發生,這種時候就體現出做一個暴君的好處了。

“北魏必須滅掉!”

劉軒看著一群老頭急赤白臉的吵了一個多小時,最後只扔出了這麼一句話。

這一句話說完,就沒有什麼疑問了,暴君的兇名在外,加上又不是必然會敗的戰爭,甚至於大漢的勝算還很高。

所以還真沒必要和皇帝較勁,大不了等戰爭陷入僵局的情況下,那時候再勸陛下見好就收罷了。

反正打北魏可以一直打下去,畢竟大漢周邊現在除了北魏沒有任何的威脅。

什麼西域三十六國,羌人之類的基本就是擺設,大漢不去打他們就無比慶幸了,哪敢來招惹大漢?那不是自尋死路嗎?何況大漢這些年表現出來的脾氣似乎並不多麼好,絕對是你打我一下我就弄死你全家那種,所以為了避免遭逢大難,還是老老實實當孫子吧。

總之,針對北魏的戰爭,就這麼拍板開戰。

p。s:晚上的飛機,我已經離開成都了,剛到武漢!

第69章尉遲與呼延

第69章尉遲與呼延

大漢針對北魏的戰爭幾乎從一開始就進入到了快車道。

尤其是在正式宣佈開戰之後,右路前鋒關羽立刻就帶著三萬禁軍直撲北魏東部地區,向著駐紮在那裡的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