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9時,毛澤東指示“林羅劉”:
“關鍵是爭取在一星期內外攻克錦州。”
“你們的中心注意力必須放在錦州作戰方面,求得儘可能迅速地攻克該城,即使一切其他目的都未達到,只要攻克綿州你們就有了主動權,就是一個偉大的勝利,”(52)。
今天我們很輕鬆地摘引這些文字,而當年的毛澤東和林彪再自信,再成竹在胸,也不可能是輕鬆的。
毛澤東在西柏坡一支接一支吸菸,林彪在虻牛屯一圈又一圈踱步,從錦州戰役到遼西戰沒,兩個軍事天才高瞻遠矚,又精細縝密,互有肯定、否定,相輔相成,將一場震驚中外的戰略大決戰,一步步引人佳境。
帽兒山下
帽兒山在錦州北不到20裡外,因山形像頂帽子而得名,站在“帽子”上,錦州全城及周圍制高點,盡收眼底。
1989年11月2日,中央電視臺“歷史上的今天”節目中,熒光屏上出現了個叫中國人吃驚的鏡頭:林彪和羅榮桓身穿大衣,站在帽兒山上,手執望遠鏡作觀察狀。
有老人說,打錦州時林彪等人並未上帽兒山,電視上的鏡頭是1950年蘇聯來拍電影(片名好像叫《中國人民的勝利》)時補拍的。攻錦前不是沒想上帽兒山,而是那段時間霧很大,上去也看不見甚麼。
10月7日,“林羅劉”和2縱、3縱和炮縱領導,到白老虎屯南山上看過一次。第二天,又和韓先楚等人,到帽兒山下帽山屯前高地看了一次。
關於指揮員要親自看地形,林彪有很多論述。從闖進關東後準備在錦西打大仗開始,到四平保衛戰結束前後,林彪經常注前線跑。那以後,他基本就是在雙城看電報和地圖指揮戰鬥了。這次非同小可,他兩次上前線看地形。
“秋老虎”當頭,正是“早穿皮襖午穿紗”的時節。
5師政委石瑛和參謀長汪洋(離休前為北京軍區副司令員),鑽在錦(州)義(縣)鐵路線上一節煤車下,觀察義縣地形和守軍前沿陣地情況。
太陽悶乎乎地蒸烤看大地,屁股和脊樑被太陽和汗水烤炙得火燎燎的。路基和車上煤屑滾了一身,汙水在臉上髒兮兮地衝出一道道溝。望遠鏡黏乎乎的,眼睛也黏乎乎地看不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