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其才慧徵召武則天入宮,她對母親說了那句很著名的話“見天子庸知非福”,我怎麼都不能贊同這是她覺得自己野心就要實現於是興高采烈的表現。我並不相信高人相面女主天下的預言,也不認為武則天就會因為這個預言而自信爆棚,摩拳擦掌地準備去迷惑兩代帝王登上女皇寶座了。在我看來,這話很可能就是一局普通的臨別贈言,安慰她的母親“我會過得很好,請不要為我擔心。”不管她日後手段多麼令人顫慄膽寒,但在當時,她畢竟只是一個14歲的少女而已。
當然,你可以反駁我,如果我的想法能跟武則天一樣,我現在就不會坐在這裡碼字了。這倒也是,笑。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武則天,也可以按照自己的臆測給這句話配上不同的潛臺詞了。我只是固執地相信,在她成為冷血無情的政治動物之前,也一樣有過如花少女兒女情長的一面,直到日後對於權力的追逐一點一點地碾碎所有的柔軟與天真。日後她縱然君臨天下,事業上達到輝煌的頂峰,然而兄弟姐妹勾心鬥角,子孫媳婦視若寇仇,就是和李治夫妻之間也多了功利和爭鬥,也就是和楊氏的母女關係還算比較單純吧。她不能算一個好妻子,好母親,但我仍然相信,或者說希望,曾經一度,她是個好女兒。
宮門一入深似海,貞觀十一年,14歲的少女武則天辭別母親來到大唐的中心長安,成為太宗皇帝后宮花花草草中的一枝。這裡,有因罪沒入宮中的犯官女眷,有隨例採選的普通宮女,武則天相比之下還算幸運的,一開始就有才人的封號,賜號武媚。因為母親出生弘農楊氏的關係,她甚至可以在這裡找到親戚。其中之一就是昔為太宗皇帝弟婦,今為天子新寵的巢剌王妃楊氏——在一些傳奇小說中,她常被指為武則天入宮的引薦人。
巢剌王妃楊氏,即是以前齊王元吉的正妃,玄武門事變後沒入宮中,成為太宗晚年的愛寵之一,生有一子曹王明。她是楊達堂兄楊師道的從侄女,因此是武則天轉折的表親(這個關係遠了一點》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