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
牆壁被開啟,裸露出了內部的磚石;
管線開鑿,管路基本鋪設完畢;
防水塗料開始鋪刷;
吊頂、預製鋁合金門框重新安裝。。。
夏母若是在這時回到家中,估計會驚嚇的當時就躺倒在地上。
距離青島千公里外的板萬村,所有工程亦開始進行著。
珙桐和半夏頭上戴著頂黃色的施工帽,在村子裡巡視。
半夏現在的身份是珙桐的助理,手裡拿著個筆記本,裡邊記錄了各方面所有聯絡人的電話。。。
兩人經過一幢正在施工的吊腳樓時,珙桐望見了半夏有些好奇的視線。
順著視線看去,輕笑了笑,隨即張口為她講解:
“板萬村的布依族吊腳樓為傳統穿鬥式木結構,普遍依山就勢,分為三層,底層為借山勢而形成的的架空空間,多用於養殖家畜。”
“第二層為左右對稱的結構,中間是堂屋、火堂兼廚房,兩側是臥室。”
“第三層結構則多為半開放空間,用來風乾和儲存糧食。”
說著,珙桐帶著半夏向吊腳樓內走去。
他抬頭指著一處處構件,向半夏說道。
“村子裡的許多吊腳樓因為年代久遠,整個房身都已經開始傾斜。。。”
“所以我為這些老宅做的第一步就是將它扶正。”
“扶正?”
半夏望著工人們的動作:“像那樣嗎?”
“為什麼這樣可以?我在西方讀書時,從來沒見過有這樣扶正的,它們的修繕往往都非常困難,花的代價成本都很高。”
在半夏視線所看的地方。
只見到有施工隊先拆除了瓦頂,然後透過鋼纜鎖緊、拖拉,將結構整個恢復橫平豎直後,再透過木楔使結構重新緊密咬合。
半夏這一問,是問到了珙桐的心底,挑了挑眉毛略顯得意與自豪:
“嘿,這就是咱們中國傳統建築的優異性了。”
“是老祖宗們的智慧。”
“你應該知道,在一些地震時,哪怕是現代新建的建築倒塌,可一些上百年的老宅卻仍然完好。”
珙桐說著,望向屋頂,向工人喊道:“老哥,這整根梁可都得換了。”
見到對方點頭示意後,珙桐才又看向半夏。
“這是為什麼?”
半夏越發好奇的問道。
“就像這穿鬥結構。”珙桐頓了頓,指向房梁的部位:“它是透過穿插榫卯相接,透過木楔進行定位。。。”
“這些使得它的整個生命週期可以進行調整,有非常大的靈活性!”
“因為一處處小巧木構件、榫卯的穿插配合,使得穿鬥式木結構天然對結構變形就有一定的寬容度。”
“等房子扶正後,施工隊還要對原有木結構中腐爛的部件進行更換,非常方便。”
“這也是為什麼古代有些建築被拆除,卻能在千里外重新搭起,就好像積木一樣。”
兩人從吊腳樓走出,珙桐停下腳步,露出敬意與讚歎對半夏說道:
“這裡面也是含著了老祖宗的哲學智慧。”
“萬事萬物,咱們都留有一些餘地,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就是這個道理。”
一處處挨個看去,檢查去。
半夏望著忙碌的施工現場,又看著身前不遠處的珙桐,美眸閃爍著晶瑩。
她是學美術的,對老祖宗們建房子的技藝從未了解,但這簡單的接觸,卻被其蘊藏著的文化內涵所吸引。
“那些土牆都開裂了!”
似乎是發現了什麼,半夏突然指向一棟吊腳樓,向珙桐提醒道。
“這個是位於房屋外結構,起保護性的夯土牆。”
珙桐看了一眼,向前走近了幾步,摸著牆壁說道。
“前段時間我觀察了整個村落,發現很多戶人家的夯土牆都消減、開裂了。”
“我尋找原因。。”
“後來發現,它們很多後牆直接就跟山體聯絡,使得排下的雨水、汙水輕易就能與牆面進行接觸。”
“長期下來,牆面自然會遭到腐蝕、開裂。。。”
半夏也伸出了白嫩的小手,輕輕摸過已經開裂了的牆面,眼睛眨了眨。
緊跟著,她帶著燦爛的笑容,看向珙桐,脆聲道:“那你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
沒有問能不能,解決沒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