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27部分

雖然這件事情已經過去20多年,但是前往如同新加坡這樣的與美國簽署了引渡條約的國家總是件冒險事,誰也無法保證華劍鋒到了新加坡之後不會遇到意外情況。和平時期尚且有所顧慮,更別說戰爭時期了。隨著印度艦隊全軍覆沒,由華劍鋒指揮的東海艦隊與南海艦隊將在3日之內進入印度洋,參與打擊印度的軍事行動。雖然慕青雲才是艦隊最高指揮官,但是在林嘯雷的安排下,真正指揮作戰行動的是華劍鋒。

收到總參謀部的命令之後,林嘯雷親自聯絡了華劍鋒,要他別去新加坡,將訪問工作交給楊晉傑負責。也正是如此,在“北京”號航母戰鬥群進入新加坡領海之前,華劍鋒才急匆匆的離開旗艦,前往“河北”號航母。

作為一次充滿示威味道的軍事訪問,由誰率隊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這次訪問能夠收到多大的成果。

與其他外事訪問不同,軍事訪問既是展現國家影響力的方式,又是宣揚國家軍事實力的手段,更是提高國家霸權地位的方法。

誰都不能否認,軍事訪問與國家的軍事實力有密切關係。

王元慶在這個時候讓“得勝之師”訪問新加坡,起到了一舉兩得的效果。一是震懾新加坡當局,讓新加坡領導人認識到南海地區的發展趨勢,更讓數百萬華人見識共和國的強大實力,從而改變新加坡的政治與外交傾向;二是向美國示威,讓美國知道誰才是南海地區的霸主,從而遏制美國在南海地區的擴張行動。

訪問的效果如何,新加坡的新聞媒體最有發言權。

早在7月31日,也就是印度海軍兩大艦隊全軍覆沒後不久,中印戰爭的相關新聞報道就傳遍了全世界。短暫的震驚與猜疑之後,世界各大新聞媒體對亞洲地區最強大的兩支海軍的正面對撞進行了全面報道。隨著共和國國防部在31日下午透露了戰鬥的相關訊息,關於共和國海軍進軍印度洋的訊息得到證實。直到這個時候,外界新聞媒體才知道,共和國海軍艦隊一直在南海海域活動,沒有提前進入印度洋。

毫無疑問,新加坡的新聞媒體也參與了相關報道。

對於同是炎黃子孫的新加坡華人來說,共和國海軍能在隔著近2000千米的情況下全殲印度兩大艦隊,既讓他們感到震驚,又讓他們感到振奮,震驚的是,共和國海軍的戰鬥力超過了所有人的估計,要知道在同等情況下,美國海軍都不見得能夠殲滅印度艦隊。振奮的是,中華民族終於擁有了一支足以笑傲天下的強大海軍,從此之後,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擁有了最堅強的後盾。

對新加坡領導人來說,共和國及時公佈戰況訊息有著明確的外交意義。

南海戰爭後,美國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一落千丈,寮國、柬埔寨、緬甸、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先後加入共和國的陣營,成為共和國的盟國與準盟國。半島戰爭後,印度尼西亞迅速調整外交政策,向共和國靠攏,汶萊則宣佈永久中立。除了鐵了心倒向美國的菲律賓之外,整個東南亞地區,只有新加坡在政治與外交上傾向美國。即便如此,新加坡仍然多次拒絕了美國的結盟要求,沒有把自己綁在美國的戰車上。

新加坡的領導人非常清楚,共和國控制西太平洋之後,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江河日下,作為彈丸小國,即便不考慮民族因素,新加坡也不能採取單一外交政策,只能在大國之間周旋,才能獲得容身之地。正是如此,日本戰爭後新加坡悄然調整外交政策,開始向共和國靠攏。

2031年與共和國簽署的《自由通航與海事合作援助協議》成為了新加坡外交政策轉向的標誌性事件。當時共和國出於戰略安全考慮,與緬甸、泰國協商開鑿連線安達曼海與泰國灣的克拉運河。只要運河通航,共和國的海軍艦隊與排水量在15萬噸以下的船隻(2期工程的通航能力達到30萬噸級)就不再需要繞道馬六甲海峽。此舉不但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證共和國的戰略安全,還能使主要航線縮短1500海里左右。

對新加坡來說,克拉運河無疑是最大的噩夢。2030年,透過馬六甲海峽的船隻中、有75%前往共和國,在新加坡臨時停靠的船隻中、有60%屬於共和國。克拉運河通航,透過馬六甲海峽的船隻將減少40%左右,新加坡的航運收入將降低30%以上。更重要的是,新加坡的戰略地位將一落千丈,到時候不但共和國不需要“照顧”新加坡,連美國都會降低馬六甲海峽的戰略重要性。對於一個沒有多少工業基礎、以航運為主要收入的國家來說,失去航運,等於失去發展動力。對於一個軍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