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墨還必須先請到一批像樣的藝術類的教師,不然自己親自上陣,只能帶著這幫才藝生走向滅亡。樂器、繪畫、歌舞,每一項都至少要請幾個,最好還是能壓得住陣腳的人。
為了這個,魚娃沒少跑腿,甚至跑到了原來的大學裡面去找人。原來畢業出去的藝術系學生中也有繼續幹這一行的。就把他們挖過來,在哪幹不是幹啊?再說工資不少又都是同學關係。不會有什麼烏七八糟的事情發生。
生態園現在幹得漂亮,而綿河小學更是教育的一塊試驗田,誰知道將來會是個什麼樣子?在魚娃的利誘之下,答應過來的人還是有一些的,這樣一來才藝類的教師就齊備了,剩下的則是常規課程教師。
這就比較好搞了,隨便跑個師範大學,就可以撈上來一大批,反正也不需要什麼特級高階教師。在綿河小學裡的實驗,已經證明了很多已經習慣了傳統教育的老師比較難適應遊戲教學模式,反正是年輕人會比較容易接受。綿河私立中學完全照搬綿河小學的模式,所以對教師的要求更傾向於年輕派。
出去一趟,拉回來一大車,這就是魚娃的收穫。而建校審批也很快就下來了,誰讓這是周大師要在家鄉辦一個學校呢,而且重點是在音樂這一塊上。我勒個去的,這是要讓溪村成為中國音樂之鄉啊!
於是審批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考察了師資力量和學校之後,立刻就可以掛牌了。而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