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並不擔心西路魏軍與東路齊軍會對他五十萬大軍造成怎樣致命的傷亡,畢竟這兩路偏師的兵力加在一起也要遠遜於他,相比之下,項末更熱衷於尋找到趙弘潤與田耽如今的落腳點。
一旦找到這兩者如今的落腳點,他便可以反守為攻,用五十萬大軍將這兩個膽大包天的傢伙淹沒。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軍中就傳來訊息,說是魏軍與齊軍相繼撤退。
並且,傳令兵將這兩支軍隊的撤退方向傳達給了項末。
依靠著諸多情報,項末將魏軍與齊軍的落腳點大致圈了出來:魏軍在西南側的一片林中,而齊軍則在東南方向的一座丘陵上,皆是在項末大軍向南撤離的必經之路上。
哼!原來如此。看來此二人,並不是打算讓項某輕易地向南撤離啊……
項末失笑般搖了搖頭。
如果說宿縣算是誘餌的話,那麼魏軍與齊軍把持著項末大軍向南撤離的通道,就算是圖窮匕見了。
總而言之,趙弘潤與田耽顯然是不想就這麼放項末的五十萬大軍向南撤離,希望在此堵截一番,最好能將項末拖在此地,如此一來,在項末大軍身後的齊王呂僖親帥的軍隊一旦趕到,三路兵馬圍攻項末,或有可能讓項末軍傷筋動骨,甚至於一戰覆滅這支大軍。
只不過,這很難。
因為這支楚軍的主帥,乃是楚國的名將項末。
在我軍背後追擊的齊軍,乃是齊國先鋒官田諱的小股兵力,有屠燊對付田諱,此路不足懼。而齊王呂僖的軍隊,距離此地應該尚有一日路程……不,為保險起見,還是算做半日。換而言之,我有半日的空暇對付那個姬潤或田耽……
“半日啊。”
項末長吐一口氣。
不得不說,半日工夫有點短。
要知道他麾下五十萬大軍,軍中士卒從符離塞一路撤到宿縣,途中幾乎沒有停留與歇息,軍心疲倦,否則,適才就不至於會被魏軍與齊軍偷襲得逞,連像樣的反擊都無力組織。
那麼現在的問題就是,打姬潤,還是打田耽?亦或是兵分兩路,分別進攻兩者?
只不過是一轉念的工夫,項末便做出了決定。
“傳令下去,包圍那片林子,各軍各部,強攻魏軍!”
居然攻打魏軍?
在帳內候命的子車繼與左良面面相覷,因為他們都以為項末會選擇齊將田耽那條路突圍。
畢竟後者的兇名更大,若是能在突圍期間順便將田耽誅殺,這份功勳或可直接扭轉楚軍之前的所有種種不利。
然而,眼前這位項末上將軍,卻選擇從魏國公子姬潤的那一條路突圍。
這是否意味著,那位魏國公子姬潤在這位上將軍心中的分量,比田耽更重?
……
子車繼與左良對視一眼,若有所思。
事實正如他們倆人所猜測的那樣,項末對趙弘潤的忌憚,要比對田耽更甚。
道理很簡單,因為田耽只是齊國的將軍,除非此人造反並且成功,否則,田耽永遠不可能主宰齊國的意志。
但趙弘潤則不同,他是魏國的公子,是魏王的第八個兒子,他是有機會成為下一任魏王的。
倘若此子只是稀疏平常之輩,那還則罷了,可項末觀趙弘潤在他楚國的種種行為,感覺這位魏公子分明就是有著足以讓人驚詫的野心。
項末甚至懷疑,倘若日後那位魏公子潤果真主宰了魏國,成為了魏王,或將成為他們楚國的心腹大患。
因此,項末毫不猶豫地就選擇了從魏軍這邊突圍,倘若有機會的話,他並不介意親手葬送掉那位傑出的魏國公子姬潤。
一聲令下,五十萬楚軍折轉方向,追擊魏軍而去。
這個動靜,一度讓田耽感覺莫名其妙,因為他也想不通,他在項末心中的地位,怎麼會被趙弘潤給比下去。
不過待一番深思之後,田耽便想到了其中的關鍵。
這個項末,果真是深謀遠慮之人……
田耽心中暗暗說道。
平心而論,若非他齊國的明君呂僖命將不久,而呂僖那幾個兒子又沒有一個成器的,以至於齊國日後需要仰仗魏國幫襯,否則,恐怕田耽也會對趙弘潤起殺心。
畢竟這個時代就是如此,一個齊王呂僖使齊國成為了中原霸主,誰能肯定那個魏公子潤,不會是魏國的中興之主呢?
只可惜,如今齊國的局勢,田耽又豈能袖手旁觀,眼睜睜看著趙弘潤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