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話,那問題就更加複雜了,國公到底想要從他這裡知道什麼事情呢?
新朝文武分離,尊崇軍人地位,而在遼東,這個情況更加嚴重,甚至可以說是武官完全壓過文官,即使以後建省,李靜思也不指望自己能夠完全和瀋陽平起平坐。內閣裡面有人對軍隊的勢力膨脹頗有微詞,這個情況他是知道的,但是他完全不敢參與到這種爭論當中。
內閣跟他徵詢意見的時候,他也只是老老實實地據實回答,從來不會寫上對軍人的怨言或者攻擊之詞,唯恐被牽涉到了內閣和軍方的鬥爭當中,成為軍方的眼中釘。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當被寧澤光問到頭上的時候,他心裡驀地就有些慌亂。
難道朝廷裡面有什麼變動,紀國公將會被召回朝廷嗎?可是我一點也沒有收到風聲啊?
“紀國公是國之柱石,也是大漢軍隊的棟樑,那人人都仰慕尊敬的。不管他在不在,想來誰也不至於與紀國公為難。”猶豫了許久之後,他給出了一個模稜兩可的回答。“……自然,也不會跟朝廷的軍隊為難。”
“難說,難說啊……眼下遼東都是在紀國公手下,說實話也是大權一把抓,以後若是建了省了,這種情況肯定是不好一直延續的,不然各個省的巡撫不還是要事事請示國公,建省不建省還有多少區別?所以,就算內閣不跟大人明說,我看國公大人恐怕也未必能夠一直呆在遼東。”寧澤光臉上微微露出了笑容,但是卻突然嘆了口氣,“帶兵有帶兵的難處,李大人雖然是個聰明人,但是畢竟是文臣,恐怕也體會不到我們的難處啊……”
“此話怎講?”李靜思小心翼翼地問。
他已經確定了,這肯定是紀國公本人在跟他談話,只是因為話題有些不太方便,所以授意寧澤光來跟他說——不然的話,寧澤光絕對不會說得這麼露骨。說實話,紀國公就算有這樣的擔心也很正常,畢竟就算他是皇上的心腹老兄弟,朝廷也不會喜歡讓一個統兵大將一直呆在一個地方手握大軍。
“我們軍人打仗,講究的是上行下效,眾志成城。戰時如此,不打仗的時候也還是如此,所以大家平常也是抱成一團,共同進退,紀國公你是知道的,他早已經功成名就,該得到的皇上也都給了他了,不管到時候是留是走,反正也是了無遺憾……就算是在下,蒙皇上和國公的垂青,已經得了銀蘭,還得了封爵,我這輩子也值了,還用得著再求什麼?”寧澤光臉上的笑容慢慢地消失了,然後又是一聲長嘆,“大家就是放不下手下的這些兒郎啊……”
這一聲長嘆,讓李靜思更加感覺到奇怪了,但是他明白,接下來對方要跟自己說的事情,肯定更加重要。
“寧參議,有什麼要我做的事情的話,儘管說吧,只要我幫得上,絕對不會不幫的。另外,參議手下的大軍,那是於國於陛下都有絕大功勞的,斷不會有人敢於對他們不利,我不會,其他人想來也不會!”
他這番話說得斬釘截鐵,將誠懇表露無遺,寧澤光笑著頷首,而李靜思用眼角看了看,發現紀國公本人也是微微笑了笑。
無論是寧澤光還是紀國公本人,他們都應該知道,將遼東建省並納入大漢民政體系內是大勢所趨,也是皇上本人的意志,他們不會提出什麼公開的反對意見。也不會公開跟巡撫或者其他地方官員為難,但是背地裡使絆子,方法可多得是。
李靜思知道,自己不管是現在還是真正建省以後,都有不少地方要求著軍方的合作,他想要盡一切的努力去巴結討好紀國公——不管紀國公和寧澤光以後在不在這裡,只要他們留下幾句話,就可以為李靜思帶來不少好處。
“李巡撫這份心,真是讓我等大為感動啊。我等捨命拼殺,保家衛國,圖的是什麼?圖的還不就是讓天下安定,讓萬民可以安居樂業?”寧澤光滿面的感慨,“只是,有些人不明白我們這份赤誠之心,非覺得要跟武人過不去才是忠於國家,宋明兩代,因為文武相爭,鬧出了多大的禍患?殷鑑不遠,萬萬不可重蹈覆轍啊。”
“自然如此,自然如此。”李靜思一邊不住地同意,一邊則在暗自揣摩對方的深意。
“遼東,是將士們浴血拼殺得來的土地,現在將士們有不少也留在了這裡,安居樂業,多多少少也有了各自的田地和產業。軍人,說到底也是萬民之一,他們安泰了,國家不也就安泰了?還請李巡撫日後多多照顧,不要讓大家為難啊……”寧澤光這時候突然長身一揖,“不過李巡撫也放心,遼東大軍,現在就已經有人退伍了,以後恐怕還會有更多人退伍,退了伍就是民,該服的管也一定得服,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