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4部分

那時距明朝之亡已不過一年半,局面的惡劣可想而知,但

群臣還是堅決反對議和,連皇帝也不得不偷偷和國防部長暗

中商量,表面上堅決不肯承認,最後訊息洩漏,便殺了國防

部長以卸自己責任。從這件事中,可以見到當時對“議和”是

如何的忌諱,輿論壓力是如何沉重。連崇禎這樣狠辣的皇帝,

也不敢對群臣承認有議和之意。

袁崇煥卻膽敢進行議和。那正是出於曾子所說“只要深

信自己的道理對,雖有千萬人反對,我還是幹了”那種浩然

HB

之氣。

諸葛亮出師北伐,天下皆稱其忠。岳飛苦戰抗敵,天下

皆知其勇。袁崇煥的功業或許比不上諸葛亮和岳飛,雖然,那

也是很難真正比較的,然而他身處嫌疑之地而行舉世嫌疑之

事,這種精神上的痛苦負擔,諸葛亮和岳飛卻幸而不必經受。

袁崇煥有一句詩:“心苦後人知”。當真是英雄寂寞,壯

士悲歌。他明知不能得到當時的諒解,只盼望自己這番苦心

孤詣能為後人所知。當我寫到這一段文字時,想到他的耿耿

之懷,悠悠之心,忍不住又感到了劇烈的心酸,感到了他英

雄性格中巨大的悲壯美,深刻的悽愴意。

正確的戰略決策無法執行,朝政越來越腐敗,在魏忠賢

籠罩一切的邪惡勢力下做官,天天都可以送掉了性命。關外

酷寒的天氣,生長於亞熱帶的廣東人實在感到很難抵受。在

這期間,袁崇煥從廣東招募來的人員中有人要回故鄉去了,臨

別時問他:你留在這裡繼續擔當艱危呢,還是回鄉以求平安?

他寫了一首詩回答:我和你曾同生共死,我的內心你還不明

白嗎?又何必問安危去留?我在這裡奮不顧身,本來不是為

了富貴。故鄉的親友們如果問起,請你轉告:邊界還沒有平

IB

靖,我只有感到慚愧,當然要繼續幹下去。

袁崇煥是三兄弟中的老二。大哥崇燦當他在關外時在故

鄉逝世。三弟崇煜隨著他在軍中辦事,後來也告辭回鄉。袁

崇煥從寧遠送他到山海關而分手,寫了兩首詩給他,說:邊

疆需要人守禦,昇平還沒有得到,我早已決心報國,安危去

JB

留的問題不必提了。

①皇太極在西方人的書中寫作Abahai,法國學者格奧

賽(RenéGrousset)在《中華帝國的興起與輝煌》

一書中有“一六四四年的大變”一章,其中說:“皇

太極是蠻人中的一個天才,他把本族人民的軍事才

能,和對文明生活的天生理解相結合起來。”

②清《太宗實錄卷三》:天聰元年,“時國中大飢,鬥

米價銀八兩,人有相食者。國中銀兩雖多,無外貿

易,是以銀賤而諸物騰貴。良馬,銀三百兩。牛一,

銀百兩。蟒緞一,銀百五十兩。布匹一,銀九兩。盜

賊繁興,偷竊牛馬,或行劫殺。於是諸臣入奏曰:盜

賊若不按律嚴懲,恐不能止息。上惻然,諭曰:今

歲國中因年飢乏食,致民不得已而為盜耳。緝獲者,

鞭而釋之可也。遂下令,是歲讞獄,姑從寬典。仍

大發帑金,散賑饑民。”他寬待因飢餓而為盜的百姓,

與崇禎督促部將“限期破賊、殺賊立功”的政策恰

正相反。

③何柄棣:TheLadderofSuccessinImperial

China,AspectsofSocialMobility,—

一書中,認為明初人口六千五百萬,到明末時

已漲了一倍以上。

④王鍾翰:《滿族在努爾哈赤時代的社會經濟形態》一

文中,根據朝鮮《興京二道河子舊老城》的資料,認

為一六二一年時,努爾哈赤的兵數二十萬,再加上

婦女老少,“全人數當在四、五十萬左右。”

⑤《天聰實錄稿》元年三月初二日,“秀才嶽起鸞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