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攏中國,而協約國現在則被歐戰牽扯住了太多的精力,十分忌憚中國。中國能夠走到現在這一步,可以說李漢為此費心費神的,他唐紹儀都看在眼裡。可在其位謀其政,既然坐上了國務總理的位子,頗有些好名聲的他,總要為自己為這個國家的後人留下點東西。
他跟李漢的分歧無非在特務政治、財政、權力過分集中等幾點上。他原本還以為李漢並不是個戀權之人,想在任內一勞永逸為後人解決掉這些問題。等中國的政治制度像歐美國家那樣透明之後,他也能安心的離開國務總理的位子了。
可惜,他認為自己還是小看了李漢了。
儘管李漢現在在國內的威望正隆,然而社會上還是出現了一些對他領導下的中樞政府的不利聲音。
首先是一些近些年來崛起的各黨派報紙,對他罷免國務總理的舉動大肆報道跟評論,其中幾家激進派國民黨的報紙更是指責他這是要搞獨。裁跟集權的徵兆,號召全體國民監督跟勸說他放棄成為袁世凱第二的念頭。
加上跟俄國持續了兩三個月的衝突,已經導致中國積壓了大量的產品無法向協約國出口,國內大量的工廠因此停工或減工,不少實業家的利益因此受到了損害。儘管政府現在已經出**了‘以工代賑’的方案,以政府採購等方式開闢跟擴寬農村市場。但是這種計劃短時間內很難見到成效,而且政府採購賺到的利潤也遠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