嗤笑一聲:“證據?你們誰看見證據了?顧家的大門開啟不到一盞茶的工夫,知府大人就帶人趕去葉氏的鋪子了。這麼短的時間連把顧家整個走一遍都不夠,他們又去哪裡查什麼證據?就算真的查到了,又怎麼能那麼快就從顧家把訊息送到知府大人的耳朵裡?難道他們有隔空傳音之術不成?”
房中幾人默然,唯有石宗繼想也不想的說道:“或許是官府早已注意到葉氏的反常之舉,所以早有準備呢?”
“準備?準備什麼?準備等顧家的人都死光了再站出來伸張正義?”
這話可就說重了,顧家上下百餘人死於這次災禍,照他的意思,豈不是說官府置這百餘條人命於不顧,為了引蛇出洞就拿人命做餌?
“嘉齊,這種話可不能亂說!”
朋友趕忙勸道。
周鵠仍舊是那副不屑的神情:“我不過是說出自己心中所想罷了,怎麼就是亂說?我大梁朝廷向來注重納諫,陛下更是納諫如流,規定御史們可風聞奏事,每月必完成月課,百日內沒有彈劾則要問罪。”
“連陛下都廣開言路,未曾不允許人說話,難道在梁安反而連話都不能說了嗎?”
在場的人心中都明白,道理雖然是這個道理,但事並不是這麼個事。
他們不是御史,也不是什麼位高權重的官員,不過是學府中的尋常學生或是童生,身份最高的也不過是有個秀才的功名而已。
御史們可以做的事不代表他們也可以做,御史能說的話也不代表他們就可以說。
眾人既反駁不了他,也不敢認同他,石宗繼索性冷哼一聲站了起來,一甩衣袖:“話不投機半句多!”
說完轉身就往外走。
石宗繼是秀才,而周鵠卻只是書院裡的普通學生,連童生都算不上。
按照大梁規定,學生只能在戶籍本地參與縣試,除非周家將他接回去,否則他這輩子都無法考取功名。
可週鵠因為欺辱過他父親的上鋒鄭縣令的兒子,所以才會被送出來。誰知道周家還會不會把他接回去?又會是什麼時候把他接回去?
故而大家自然與石宗繼更要好些,與他則關係平平。
見石宗繼離開,另有幾人忙也跟了出去,最終只有先前試圖幫周鵠打圓場的少年李礁,以及一名錦衣華服的年輕人留了下來。
李礁拍了拍周鵠的肩,